APP下载

办一流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强劲动力

2019-09-10江南大学

教育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一流协同思政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开启新航程。站在一流学科建设的新起点上,江南大学秉承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紧抓机遇,砥砺前行,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强劲动力。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牢牢抓住人才培养中心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思政创新、教学改革、协同育人、質量评价”的四轮驱动体系,实施“教师卓越计划、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国际化拓展计划”三大工程,实现“学业导师、新生研讨课、卓越课程、学科竞赛、辅修专业、专业认证”六项突破,推进至善学院培优、体育精神培育、勤工助学改革,探索形成了满足学生多元成长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共同打造思政教育“同心圆”。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培育建设项目、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构建“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在“挑战杯”中捧得“优胜杯”“创青春杯”,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两次获1金1银1铜,2018年进入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前50强。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学校坚持“选择性卓越”的学科建设理念,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扬长”与“补短”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大力推进学科集群建设,建成优势学科高原。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

目前,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设计学位列A-。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等6个学科位于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前1%,其中农业科学位列前0.5‰。14个学科上榜“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一。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擎,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上集中攻关。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部省级平台42个;教育部、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及国际联合实验室21个;“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09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9项;2012年以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0项,2017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并列全国高校12名;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6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6项。

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秉承“项目从行业企业中来,成果回行业企业中去”的协同创新思路,以物理空间聚合促进创新要素,建设协同创新大楼,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目前22个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入驻协同创新大楼,签约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近1.5亿元。在去年举办的江南大学产教融合高峰论坛上,涉及政府战略合作、服务区域创新、地方科技平台建设等领域的65个项目成功签约,协议金额超2亿元。

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工作站、地方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目前建有校地联合研究院(所)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29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56个。探索从单一的技术转让向技术与服务共同转让,从提供技术或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转变的创新合作模式,实施全流程科技服务。

聚焦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无锡市签署“十三五”合作共建协议,共建无锡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无锡宜兴、江阴共建研究生院、江阴校区,深化“政产学研用”结合。目前,江南大学更大空间、更宽格局、更高视野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已初见雏形。

猜你喜欢

一流协同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