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筑学生成长的生命场
2019-09-10邢晓凤
邢晓凤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本方针。江苏省泗洪中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70年来,泗洪中学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一路成长。在多年的办学探索与实践中,泗洪中学这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正努力构筑学生成长的生命场域,不仅实现了学生健康发展,还实现了学校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了优质教育資源的辐射作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
1949年秋,泗阳县第一任县长潘道一和王鲁泉、鲁开昌等先贤,深知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创办学校,他们四处奔走,选校址,招聘教师。没有饮水,自己动手凿井,粮食不足,亲自垦荒种田,没有宿舍和食堂,打地铺铺茅草,吃咸菜……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筹建了泗洪初中。县长潘道一亲自挑起了校长的重担,远近上百里求知若渴的学子,背着干粮而来。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1952年学校迁至拥有几间瓦房的青阳镇许小楼,不久又迁到泗洪县府所在地——风光旖旎的汴河岸边。1955年,学校更名为泗洪县中学。1960年,因办学成绩突出,泗洪中学在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务院嘉奖。1980年泗洪中学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办好的95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被列为江苏省名中学,2004年,泗洪中学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现如今,泗洪中学秉承“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培养人格健全、体魄强健、自主有为、合作创新、能包容世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与洪中共荣辱”的团队文化,树立了“坚持用成绩说话”的鲜明工作导向,努力践行自主管理、分层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他们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认为“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教学的成功”“学生的感知体验在课内,掌握运用在课外”;主张分层管理,提出“没有教师的因材施教、分层辅导,就不会有学生大面积、大幅度成绩的提高”;强化过程管理,提出“课前、课中、课后是一个系统,课前是课堂的基础和前奏,课后是课内的巩固和延伸”的思想;推行绩效管理,指出“绩效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教师要“以课外的前置,带动课内的绩效”,要自觉实践精致管理,使教学工作的每个细节都能够做到“精细实”,从而使学校在地区的示范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
德育教育,让学生走得更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泗洪中学认识到,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
在德育管理上,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教养教育、孝道教育、礼仪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六大系列教育活动,其中以“感恩心、宽容心、敬畏心、谦和心”为主题的“四心”教育,包括感恩主题班会、算一笔亲情账、给妈妈一封信等相关活动,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洪中人的心中,感恩,是一种境界,是对别人所给予关心帮助的良知回应;宽容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是善于补人之过、容人之短所体现出的一种人格魅力;谦和是待人处世时的谦虚和蔼,是有修养地审视自己和有涵养地看待别人;敬畏是对道德、法律、权威的一种景仰、敬重和畏惧的心态。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在学生的德育教化过程中,他们开展红色教育,创办“诚信超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有160多棵枇杷树,为了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连续举办枇杷节,让学生在采摘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爱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感恩果实的观念。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泗洪中学本着“让学生得到最适宜最充分发展”的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特长发挥。学校开办了51个社团,定期开展演讲、朗诵、辩论、情景剧等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多种形式,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分层教学”的育人理念,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近几年,泗洪中学体育、劳技、音乐、美术等特长教育成果显著,多次获省级表彰;在每年的数理化生和信息学等全国奥赛中均有多人次获一等奖。体育、播音、主持、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生,在高考中成绩优异,升学率稳步上升,不断创造历史的新纪录。一批优秀的学子经过学校的培养迈进了清华、北大等全国著名高校。近年泗洪中学还培养了多名蓝天卫士,学校两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
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泗洪中学在生态教育、考古教育和双语阅读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学校积极推进校园生态教育平台的创设,先后创建了省级“生态教育课程基地”“地质与防震减灾教育课程基地” 和“考古教育课程基地”,启动了“双语阅读课程基地”建设工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立足于生命视野的“生态教育”。泗洪中学注重发挥学校已有的“洪泽湖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资源优势,倡导“关爱生态,呵护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与国家级洪泽湖湿地保护区联手,逐步创建“环境与科学相结合”的特色教育,着力打造“生态环保校园”,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大自然美的熏陶,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从而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优良的环境氛围。
为了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有直观的认知了解,学校投资兴建了“生态园”,全方位模拟湿地环境,内有怪柳、雀梅、榕树、五针松等名贵盆景100余种,培植各种花卉200余种,建有月儿池、小湿地,麻蒿蒲苇、菱角浮萍,游鱼其中,悠然自得。同时,整个校园的布局与建设也都体现了生态环保的原则,做到绿化、美化、经典化、园林化“四同步”,学校景中有山,山中有水,水上有桥,形成了生态环境育人的浓郁氛围。
探寻人类文化传承的考古教育。2017年5月,泗洪中学成功申报了江苏省考古教育课程基地,新建文物馆、化石馆、民俗馆、考古体验馆,组建了“考古与发现”“考古与地理”“考古与生物”等学生社团,分别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考古系等合作,建立“洪中寻踪”“淮河考古”“顺山集考古”等校本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到下草湾猿人遗址、顺山集文化遗址等进行田野考古实验。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泗洪中学立足本土化、校本化,突出个性特色,围绕学生学习方式改变,重点解决课程开放问题,给学生体验课程的机会;进一步探索把生态教育课程基地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课程文化。
双语阅读课程,让学生乐于徜徉书海。基于双语阅读课程基地建设,学校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师生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阅读,让学校踏上了一条鲜明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以经典诵读和英语口语训练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系统扎实开展双语阅读活动,以创新谋突破,用特色求发展,努力打造充盈书香气息的人文学校,用阅读点亮生命之光。课堂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动力的主阵地。学校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创新阅读教学范式为抓手,努力提升双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推动阅读常态化。在推进双语阅读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积极挖掘故事蕴含的价值,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师生立足于读,将读、写、说、做有机结合,引导师生走进生活、学会反思、懂得做人、快乐学习,从而提升生命品质。
科普教育,从探索孩子的内心出发。科技教育是泗洪中学特色教育又一支点。为推进科普教育,学校以科技馆为平台,建起了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创新实验基地,包括天文馆、数学馆、光学馆、力学馆、地质馆等。天文馆展示了人类天文发现与航天科技成果,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技的兴趣;数学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抽象和形象的关系、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辩证思想方式;力学馆让学生在形象直观操作中感受人类科技300年来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光学馆、声学馆介绍了当代高新、前沿科技的成果,激发青少年的探究意识;地质 馆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地质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测报,了解家乡岩石的成因,增进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技能;文史民俗馆让学生通过泗洪的史前文化、两汉文化和革命战斗遗迹了解泗洪的历史与民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在泗洪中学的科技教育中,机器人制作是一个重头戏。机器人制作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机械、电子、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005年以来,该校机器人代表队频频出赛,每次参赛均载誉而归,曾多次荣获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006年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机器人竞赛,并勇夺城市环卫项目的国际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007年,泗洪中学承办了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2009年,泗洪中学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沿袭江苏教育文脉,注重教师培养
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团结一心的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队伍,泗洪中学实施了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梯队工程“三大工程”,培养了一批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省市县级名师和骨干教师,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德高尚、敬业爱生、教学科研突出的中青年骨干,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集体”的光荣称号。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泗洪中学这颗明珠,才会日益璀璨,熠熠生辉。
学校倡导“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工作理念,认为教师的职业面对的是一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孩子,教师的言谈行为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学校引导教师努力实现自己的品性追求,做到“三个保持”,即“保持一份清正,保持一份单纯,保持一份理想主义的色彩”;引导教师认清辛勤付出与绩效回报的关系,苦与乐的关系,为别人与为自己的关系,实现由教书型、讲师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化,从而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符合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学校构建新的治理体系,实行民主决策制度,用智慧管理校园,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訓学习,实行以老带新制度,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为老师把脉问诊。通过评选感动洪中人物等活动,形成关爱教师的氛围,让教师有归属感、获得感。
以自信的心态瞻望教育未来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面对新时代的来临,泗洪中学以奋勇前行的姿态加大改革实践力度,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突破口,以泗洪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一是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统揽,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二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加强学生户外活动组织,注重眼睛健康保健,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加强美育教育;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文明习惯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培养优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平畴沃野、白云轻风赋予了泗洪中学大气和深邃的智慧,烟波浩渺的洪泽湖以及烟水蒙蒙的汴河水赋予了泗洪中学灵动和柔美的气质。七十年的历史传承使这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散发着浓郁文化底蕴的芬芳。如今泗洪中学正以她的深沉厚重、勃勃生机,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为教育涂抹着一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