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9-09-10张春华
张春华
摘 要: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期准备,既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务必带着目标要求和预设问题预习、务必记录预习的过程和收获、务必学会预习总结与反思、务必落实预习检查与评价和务必更新预习形式与方法几方面出发,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预习的习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预习引导;习惯养成;优化教学;受益终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9-0100-01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期准备,既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相比小学生有较多的知识储备,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预习能力,只要教师在预习方法上稍加系统的指导,对学生预习过程善于检查跟进,对预习成果勤于评价落实,就能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在今后的各科教学中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1.务必带着目标要求和预设问题预习
教师要根据学情,结合年段特点、学科特色及单元教材的重、难点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无论哪一学科,只有目标明确的预习才有实效。例如,英语从单词认读入手,语文以阅读课文为主,理化需动手做实验,道德与法治先看懂案例和图片……预习的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变,例如,可以勾画重点,可以完成课后习题,可以填写导学案,可以背诵知识点,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量拔高难度,挑战未知领域。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通过图书室、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以快速理解教材,拓宽视野。
教师在设计预习目标、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提出问题、分层要求、细化任务。有些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要求,这也是培优补差工作的需要。只有把握教材、了解学情,围绕教学目标,带着具体要求去开展预习工作,学生才能够有的放矢,预习才会落到实处。
2.务必记录预习的过程和收获
没有记录过程的预习是敷衍了事、不成规矩的。各科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各具特色的“预习模板”。例如,我为学生设计的《道德与法治》预习模板大致可分如下板块:图片解说、案例分析、探究分享、要点归纳、生活实践……语文课预习模板分:题目解说、作者资料、佳段赏析、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等。只要学生用心按照不同科目的常规要求去记录预习过程,预习成果才能日渐充实。在预习记录时还可以特意“留白”,以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补充和更新。
3.务必学会预习总结与反思
阶段预习任务完成后要回头看:自主预习我坚持了多久?其他同学的预习为何做的更好?哪门功课的预习效果更佳?只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更容易产生兴趣,学会取舍,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记忆相关内容的效率,还能满足其更多层面的需求。
4.务必落实预习检查与评价
(1)检查和交流并重
课前预习是家庭作业之重。可以将抽查和批改相结合,也可以动员家长来督促、小組同学互查互评等多种形式的检查验收和反馈交流。预习笔记的交流展示可以分课前、课后、月末、期中、期末等几个时段来集中进行,在阶段性的考试之前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在考试成绩揭晓之后又是很好的反思和改进。
(2)成果和展示齐抓
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先知先觉、抢先释疑,让学生有获得感、责任感。教师要通过预习检查和课堂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性—谁最先完成了预习任务?谁完成的最出色?谁发现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学生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同时深感师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对勤学好问者的尊敬,对科学知识的敬畏。
(3)敦促和表扬同行
起初的好奇心和被动性日渐产生倦怠和搁浅,学生对课前预习就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更要分层布置预习任务,树立榜样,带动全体,在预习成果展示中有评比,有奖励。特别是后进生完成全部(或大部分)任务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预习,不仅为新知识的接受作了良好的铺垫,而且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预习习惯也随之完善。
5.务必更新预习形式与方法
预习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小组长的带动下进行师友组合、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的高效预习模式,把小组共同探究的预习成果记录在预习本上,以备课堂展示和互动。当课前预习成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时,自主预习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兴趣才能真正养成。不同学科、不同个体的预习方法因学科特色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而互相补充、相互影响、内化完善。各科教师的检查、交流持之以恒,学校的评比、展示常抓不懈,课前预习才能多样化、常规化、规范化。
寒暑假适量安排自主预习新课程的任务,为下学期教学铺平道路。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上课听讲的重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在听讲过程中检验更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有效的预习既培养了自学习惯,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为进一步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可谓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赖玉金.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分析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0)
[2]李志欣.“自主学习”是“全学习”课堂学习方式的前提[J].江西教育,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