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保密工作刍议

2019-09-10谭艺

兰台内外 2019年26期
关键词: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建议

谭艺

摘 要: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保密工作是确保单位科研档案安全的基础,确保单位知识产权得以保护的关键。本文指出了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保密工作及科研档案管理保密性与安全性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要加强保密意识的学习宣传教育,增强科研档案管理保密性意识;要建立单位科研资料归档及保密制度体系,加强日常监管;要为保密工作提供经费、人员以及必要的保障条件,完善防护措施,从源头上堵住涉密漏洞。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问题;建议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保密工作是确保单位科研档案安全的基础,是确保单位知识产权得以保护的关键。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科研成果市场化速度越来越快。保密工作管理的对象、领域、内容、手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密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保密工作,确保单位科研档案保密性与安全性,是每个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所面临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保密工作、科研档案管理保密性与安全性现状及问题

1.保密意识不够强,保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不强,保密工作人員业务不熟的问题。长期的和平环境和计划经济,使很多人的保密观念渐渐淡薄,保密意识渐渐弱化,特别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大多缺失保密教育,很多人滋生出“无密可保、有密也难保、保密也无用”等观点,有些科研人员则产生“过激”的思想,认为自已工作中形成的资料是自己的,属于自己的秘密资料,不愿归档。保密技术人员大多也没有进行过业务培训,业务不熟,有些对高技术条件下的计算机网络不会管,管不好。基本上沿用老传统,依靠管好文件、管住嘴巴等方式搞保密。其次,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保密制度体系不健全,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保密管理松懈,保密纪律松弛,保密制度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等。大多数科研单位仅仅是对档案管理建立了保密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强化保密纪律,缺少对归档之前其他工作环节、其他工作人员的保密管理。

2.防护措施不够完善,设施装备落后

多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因为资金缺乏、保密意识不够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没有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来积极应对泄密窃密的活动和行为,保密的设施装备也较落后。如多数基层科研单位的试验基地均为开放式的,有些修筑了围墙,但一般都没有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一般也没有安装监控设备,安全保密工作力不从心,闲杂人员、家禽在基地来去自由,造成基地内试验品种受到损坏或丢失,轻者造成科研数据失实,影响科研进度,重者就会造成科研成果的失窃。

3.人员流动频繁,思想意识多样化

当前全面的开放环境,使人员流动加快,流向复杂,造成保密工作的难度。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种业公司刚刚成立,都千方百计到农业科研单位挖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技术人员的手中,技术人员的流失,也就造成科研秘密的流失。现在科研单位与企业以及其他科研单位的合作越来越多,也增加了保密工作的难度。而且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人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改变,近几年就出现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私自将科研成果卖给企业的现象。虽然单位有规章制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但还是不好管。

4.存储载体和传递途径发生变化,泄密风险隐患不断加大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运用,秘密载体由以纸质、磁性物质等传统载体为主,逐渐转移到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存载形式,其处理方式由人工为主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转化,传递方式也由人工传递为主向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传输等方式转化。网络和信息系统已成为多数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资料、数据存储和运行的主要渠道和基础设施,一旦网络和信息系统受到入侵和攻击,资料和数据就很容易被破译和丢失。而且小小的磁盘,却能容纳大量信息,这让信息转移和被盗更易发生。还有计算机等仪器设备的管理,如不到位,也易造成信息失窃。

二、做好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建议

1.加强保密常识学习宣传教育,增强科研档案管理保密性意识

我国《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中明确单位要“开展科学技术保密宣传教育”,2016年,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要求,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于2016、2017年进行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培训,可见加强保密学习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保守科研档案秘密的必要性。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意识的学习和宣传,如开展专题培训、讲座,出宣传栏,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等形式开展保密知识的学习宣传,使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保护单位科研秘密对维护单位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监督的保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重点涉密人员的学习教育和监管,重点涉密人员主要是指单位党政领导、课题项目主要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涉密资料、档案、信息网络的主要管理人员等等,他们直接接触科研资料,承担着保密重任,也是涉密的源头,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保密意识,自觉筑牢保密防线。其次要抓好保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知晓保密范畴,提高保密工作能力。

2.建立健全单位归档制度及其他保密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日常监管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单位科研资料归档制度以及保密管理制度,明确保密范畴,以防范为主,突出重点,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形成严密的归档、保密制度体系,既要保障单位科研技术秘密,又要促进科研发展。

首先要建立专门的保密管理机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要确定保密工作人员,明确课题主持人为保密责任人,归档责任人,要明确归档范围,将科研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程序,纳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与经济挂钩,确保各科研课题形成的材料能够完整、准确、系统地向档案部门移交,确保科研秘密的安全。

其次要明确重要环节、重要岗位,严格执行保密程序,将资料及时归档。在制定科研计划、项目立项、成果评价与鉴定、项目验收等重要环节做好定密方案。要跟踪科研进程,抓住项目验收、品种推广等关键节点,及时将关键资料、重要数据归档,建立产品DNA库。在资料的保管、存储、借阅、流转等方面制定严格程序。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原则。对重要的涉密岗位,要签署保密约定,明确职责,严明纪律,确保不会因人员离职造成损失。

第三,要加强日常监管。从科研资料归档的角度对科技文件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要将档案人员纳入课题项目成员,进行资料收集。最后要依法依规管理,明确奖惩。严格执行国家科学技术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单位保密制度,对在保密工作方面作出贡献,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对于违反保密制度、泄露科研机密的,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追究刑事责任。

3.给予资金保障,完善防护措施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应当为保密工作提供经费、人员以及必要的保障条件,完善防护措施。如配置专用的计算机设备,加强重点部门人员配备,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成果分成,为专技人员争取荣誉,提高政治待遇等等,从源头上堵住涉密漏洞。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国家保密局《科学技术保密规定》——2015.11

[2]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读本——2016.6

[3]关于新形势下企业保密工作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建议
做好新时代下保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轻联、总社召开保密委员会(扩大)会议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径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试论科研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要求
浅析科研档案整理工作
如何做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