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设提问,巧铸高效课堂

2019-09-10肖利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学生特点教育心理学课堂提问

肖利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关注细微的技巧将提问设计得精巧,便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从而铸就高效的课堂。笔者将从课堂提问与高考题型,班级学生特点及教育心理学的联系,谈如何从这些细微之处探出有效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考题型;学生特点;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9-0075-01

1.依据本省高考题型有规则提问

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分随意细碎,提问无思路无规则,导致学生没有规范的答题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紧密结合本省考纲,依据本省历年中考或高考语文试卷所显示的出题思路及评分细则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随着最新的高考方案的出炉,诗歌鉴赏题型大换血,由以前的主观问答题,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共九分。面对选择题,学生只需敏锐地判断正误,灵活地排除错误选出正确答案即可。结合语文高考大纲中对诗歌鉴赏的学习要求,笔者从时代背景、意象赏析、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正误判断。而主观题共六分,不适宜以前的那种细碎零散的知识点提问,笔者便设计严谨完整的问答,并且引导学生分点作答,至少三点以上地完整答题。

这样依据高考相关试题的具体题型来设计课堂提问,更有利于学生认清不同类型的提问的答题方向,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并有规范的答题模式,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斟酌关键字词,精准提问

有句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耳”,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若不斟酌关键字词,不准确表达会使学生接收错误信息,影响答题方向。

例如,笔者在讲白居易的《琵琶行》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我提问:“这首叙事诗一共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明确:主要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琵琶女、诗人。同学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笔者本想着学生会很简单地答道“两个:琵琶女、诗人”,但在整个班级学生竟然七嘴八舌答案不一,有的说“被贬谪的诗人”,有的说“被弃漂泊异地的琵琶女”,有的说还有白居易的朋友,琵琶女的“兄弟”,“阿姨”等,我便开始担心倘若考试时,考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这样回答该怎么办。我想是哪里出了问题,学生的回答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诗中通过琵琶女的叙述,的确从侧面带出些人物形象来。我注意到提问“这首叙事诗一共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倘若改动两个字就可以不让学生有异议的回答了。将“一共”改为“主要”,这样学生立即毫不犹豫地回答“琵琶女、诗人”。

由此可见,课堂上提问的设置,每个字教师都要严谨斟酌,要知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斟酌用词精准提问,才能促进学生精准地思考答题。

3.依据班级学生特点,灵活提问

不同班级的学生整体氛围是有差别的,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也很明显,对于提问的设计,笔者认为要教师关注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还要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来灵活提问。

例如,笔者执教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级学生整体偏于外向型活泼好动思维敏捷,随机一问学生是挡不住的热情,但是有部分学生趁机撒泼玩笑乱说一气,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拖沓教学进程,这是令一线教师困扰的实际问题,笔者对此种班级现象提问时实行几个技巧:加快提问速度,提高提问频率,提升提问精巧度,不断变换提问的形式和角度。让外向型班级少说无用无利的废话,而更多地积极思考中提炼出精确严谨的答案。面对另一个班级整体内向型的沉默安静不爱答题的现象,笔者尽量提高音量,放慢速度,幽默诙谐、激情昂扬声情并茂地引导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高效地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观察班级整体特点,同时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教育心理学精巧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要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就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把握提问的契机,创设提问的情境,用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利用教育心理学抓关键点巧设悬念,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从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达到学习目标。如在讲《鸿门宴》时,学生面对长篇文言文感到困惑,不愿讀下去,此时我设置个悬念提问:“项刘双方都出现了泄露军机的告密者,二人将会如何处置呢?”这个问题立即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找答案的兴趣,学生立即去查找双方的告密者是谁,确定分别是曹无伤和项伯后,又去阅读下文了解二人不同的处置告密者的方式,刘邦回到军营立即诛杀曹无伤,而项羽完全意识不到项伯的背叛告密。此时,笔者把握契机立即追问:“项刘二人面对告密者不同的处置方式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人物性格,这种性格在文中哪些细节里也能体现?”再次激发学生更细致深入地投入对文言文细节描写的探究中。

教师利用教育心理学出其不意,巧设疑问,调动学生热情,触动其精神需求,可以使学生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综上所述,教师若能熟知本省高考题型,善于分析班级学生特点,揣摩学生的心理,研析教育心理学加以合理应用,并能将以上几点与课堂提问巧妙联系,这对提高课堂效率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玲玲.高效的课堂来自有效的提问[J].中小学电教(下),2011(09)

[2]孙水娟.课堂中实施有效提问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17)

猜你喜欢

学生特点教育心理学课堂提问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