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析包豪斯对贝聿铭设计思想的影响

2019-09-10纪珊珊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贝聿铭包豪斯

摘要:包豪斯创立了一种同新的时代条件相符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贝聿铭作为一名世界级建筑设计师深受包豪斯设计思想的影响,他把这些理念融会贯通,贯穿到自己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仅仅停滞在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的玻璃幕墙、少即是多的单一形式上,而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他强调建筑应结合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设计,使建筑物具有民族性而且能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贝聿铭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坚持以及对人文环境的探索在各个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作品中发挥到淋漓尽致,形成专属自己的建筑风格特色,最终成就了享誉海外的盛名。

关键词:包豪斯;贝聿铭;现代主义设计

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其产生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世界艺术与设计有着巨大的贡献。贝聿铭虽未曾前往包豪斯求学,但其一生却又与包豪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大部分都要归功于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深远影响。

一、习理论之识,践现代设计之行

格罗皮乌斯先生,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现代主义设计学校---包豪斯。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鼻祖,是一个时代技术和风格转变的代名词。以为人民设计的乌托邦精神,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教育体系。1942年贝聿铭在哈佛大学追随格罗皮乌斯学习建筑,格罗皮乌斯提出的建筑与相关学科融合的包豪斯理念,以及注重合理性的观念深深影响了贝聿铭。贝聿铭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总会将功能性和合理性摆在首位进行考虑。达拉斯市政厅整座建筑正面前倾34°,不仅能为正门主入口和窗户遮阳,而且具有节能的特点。

现代主义的最鲜明特征就是少即是多,由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最早提出。密斯是国际主义风格之父,他最大的成就是钢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他认为美依赖的绝不是装饰,建筑理当塑造秩序来助人摆脱繁琐的束缚。1938年移居美国在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任教,对贝律铭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删繁就简,是贝聿铭建筑设计之标志。这源于贝聿铭对密斯·凡德罗的仰慕。香港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其建筑整体的造型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所强调的简洁化、标准化原则。

随着贝聿铭设计思想的逐渐成熟以及勒·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启发,贝聿铭的建筑作品逐漸趋向柯比意式雕塑感。1979 年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建成标志着贝聿铭建筑风格的转变。图书馆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一改以往方盒子的形状,体现了鲜明的雕塑性,为图书馆的建筑格调增添了人情味和戏剧性。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再到卢浮宫改造工程、日本的美秀美术馆,他在坚持现代主义风格的同时为其注入诗意。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二、研空间其境,重光影斑驳之妙

任何参观过贝聿铭建筑作品的人,哪怕仅仅是欣赏过他的作品图集,都会对贝聿铭在建筑中利用光的设计思维和娴熟技术叹为观止。贝聿铭的一系列建筑设计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凭借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贝聿铭赢得“光线大师”美誉。其地下“倒立金字塔”的设计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同时又反射着周围的老建筑,在视觉上达到传统与现代景观的巧妙平衡,延续包豪斯利用几何形态、玻璃材质和现代科学技术并结合自己对于光影的理解和研究成功改造了这座“法国地标”。“对我来说,光对建筑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我在设计建筑时最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以光为主要代表的自然要素是贝聿铭一系列建筑设计中的主角。美国华盛顿美术馆东馆运用中央通透的玻璃幕顶,光线从天空渗入院中,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日、月和气候的美妙变化。让光线来作设计,成为贝聿铭毕生践行的信条。无论四季的轮回,抑或朝暮的交替,贝聿铭的建筑总能“让过去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在这些建筑光影的背后,矗立的无疑是包豪斯。“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的精确、正确和卓越的处理。”早在70多年前,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这样赞叹过光对建筑设计和造型的重要作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通过巧妙地构思和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产生了良好的视觉效应。

三、以现代为基,融环境文化之意

设计师贝聿铭具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造诣,他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美术馆设计的立意。日本美秀美术馆步道的安排也精心设计,强调了整个时间上的体验,正好呼应了日本文化中关注的‘间’,也就是空间的历时体验。屋顶设计仍能看出古庙中日本样式的灵巧风格,巨大的弦杆与支撑影射着日本寺院的梁与柱。贝聿铭不只是单纯地模仿日本传统的木构建筑,而是在寻找让建筑物能体现出有趣的轮廓和形状的设计。因此,他以四角锥为基础,使整个建筑构建在几何学的形式上,用四角锥创造出类似山峰或峡谷的形式,这样建筑在符合日本风俗特色的同时也能恰当的融入整体自然景观的轮廓。

在建筑创作中,他主张把中国建筑的内在精华融合在现代建筑之中。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建筑在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同时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他将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而最具中国特色的是“四季庭院”。在那里种植了竹子,疏影婆娑,人们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竹丛和金鱼,这非常符合中国人所熟悉的意境。苏州博物馆作为贝聿铭的“封笔作”,也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风格的国际化是有限制的。世界各地的气候、历史、人文和生活各不相同,而这些因素应该是建筑表现得很重要的一部分,世界各地的人原本就很不一样。”贝聿铭说,“建筑就是真正的生活。”

四、结语

贝聿铭师从格罗皮乌斯,并深受密斯、柯布西耶等建筑大师的影响,他们提出和倡导的设计理念和原则贯穿于贝聿铭整个建筑生涯。但贝聿铭不仅仅只停留在对前辈们的继承和借鉴,而是不断地超越他们,更多地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对待建筑,从而不断地演变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特色,使得他的建筑和空间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这个所有的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代,贝聿铭想通过他的设计提醒人们:中国的传统中还有如此宝贵的建筑风格与技艺,需要被我们保存和延续。在他的作品中建筑不再是“居住的机器”,而是作为环境的一体,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心里特征。贝氏中国特色建筑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可参考性,这也为我国日后寻求一条中国化的建设道路指明了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美)朱迪狄欧著,李佳洁 / 郑小东译.贝聿铭全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 王天锡.贝聿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版.

[3] 廖小东.贝聿铭传[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4] 盖罗·冯·波姆著,林兵译.贝聿铭谈贝聿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年7月版.

[5] (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12月版.

作者简介:

纪珊珊(1996.10——),女,汉族,籍贯:山东威海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猜你喜欢

贝聿铭包豪斯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百年包豪斯
传承与延续:包豪斯“超越时代”展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透过历史云层的设计之光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狂野包豪斯
贝聿铭的灵感
优雅的环境造就优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