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一篇”散文教学

2019-09-10黄雅迪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情感

黄雅迪

摘要:散文作为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它占据着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它是人物情感抒发的主要体裁,是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的紧密结合的产物。紧扣“这一篇”中作者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是对作者所见、所闻、所感及所思的深入体悟,紧扣“这一篇”中作者通过言说对象所传达的独特体验,并借其唤醒、补充学生的个人经验,对于提升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这一篇;言说对象;独特体验;情感;散文教学

散文是有温度、有热量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境下,特殊的情感抒发。散文是作者借助一定的言说对象将个人独特体验与情感进行表达的文体。“这一篇”是散文的代指,非具体到某一篇,而是作者处于不同情境下不同心境的表达,不论是阅读散文还是教学散文,都离不开“这一篇”散文,都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头,而不是跑到散文所言说的对象外面去。聚焦“这一篇”散文的言说对象以及作者通过所言说的对象传递的独特经验与情感,并紧扣言说对象与情感的关系,借作者的独特经验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将其紧密融合,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提高學生的体认能力与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

但现目前散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最迫在眉睫的是教师在散文教学中不注重对“这一篇”散文中作者的言说对象进行分析把握,而是把作者的言说对象当成理解、感受其他外在对象的工具或跳板,脱离“这一篇”散文本身,使学生随性“借题发挥”,与散文本身所孕育的情思相脱节,从作者在“这一篇”中的独特的情感经验跑到抽象化、概念化的精神和情感中去,将作者的情感认知与体验架空。这就使得散文教学教得散:教师没有将“这一篇”中作者的言说对象、个体独特情感与经验很好的融合,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个体经验与作者独特经验的共鸣,使学生无法领悟作者独特的情思。

因此,本文立足于作者“这一篇”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思,试图通过言说对象的深入分析,将对言说对象背后蕴含的作者的独特经验、情感与学生的个人经验、情感相结合,达到言说对象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融合,学生作为读者主体与作者、文本之间的融合。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共情,感触作者的情丝,感悟作者对人,对社会,对事物的思考,进而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经验,提升认识、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这一篇”散文的定位

“这一篇”是王荣生老师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散文教学而言。“这一篇”的提出主要是为解决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对“这一篇”的关注不够,对“这一篇”散文中的言说对象不够集中,在教学中出现分析研究“这一篇”,而跑到另一言说对象中去。同样的,言说对象是作者内在情感的承载体,教学中对“这一篇”散文中言说对象不够集中,那么对作者在这一特殊言说对象背后的独特体验、情感也不能有很好的分析。“这一篇”散文的教学就要集中对“这一篇”散文的言说对象、独特体验与情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切记从“这一篇”跑偏,将“这一篇”作为跳板而引入别的关注对象。

关于阅读层面王荣生老师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解码,即认字识词,建立符号和语义的链接;第二层是解释,即表层编码、篇章格局与情境模型;第三层是读者能够结合社会经验对所读到的材料有深刻的、自己的理解。”散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达到学生对作者在“这一篇”散文中的言说对象的理解,对作者在言说对象中所隐含的情感的理解,在对言说对象与情感关系的探究过程中,结合自我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加深对作者在散文中关于人生、社会有个性化的反思与感悟的目标,在认识和理解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关照。

二、关注“这一篇”的独特经验与语文经验

在散文中,作者言说的对象客观上来看,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与人息息相关的人、景或物,是与人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对象,但“这一篇”散文中言说对象是主观化了的,所表现的是作者的独特体验与语文经验,“作品是社会的反映,也是生活的反映。阅读作者的散文,就是阅读作者的生活,阅读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里的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表达。散文的阅读过程,也是作者与读者两种生活对话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去深切感受,让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作者的人生经验进行链接,才能顺利地进入作者所表述的情景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作为读者与作者的独特经验不可能达到完全相同,但个体的经验的不同为阅读提供机会,去感受、理解生活经验中与作者共同拥有的体验,没有的或者说不可能拥有的人生经历或经验,丰富与补充学生的人生经验。因此,在“这一篇”散文教学中,将作者与学生作为读者的经验相结合,在明确作者独特经验与语文经验,把握学生阅读“这一篇”散文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对“这一篇”中作者独特经验与语文经验的理解。

如在朱自清《背影》教学中,作者的言说对象是父亲,是熟悉的人物对象,是作者记录生活经历或体验的生活片段。作者抓住父亲的某一瞬间的动作,某一时刻的行为进行生活化描写,在朴实的言语中传递出深厚的情感。这是作者在他那个时代对与父亲的生活化描绘,是作者生活经验借用语文经验的情感表述。作者父亲的背影在“这一篇”中作为言说对象在散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出现的描绘都是情感不同的表达,第一次是文章一开头作者写到对父亲背影的回忆,为全文奠定哀伤的基调,第二次是看着父亲买橘子,蹒跚越过栅栏的辛酸,第三次是与父亲告别的时候,望着父亲的背影泪眼朦胧,第四次是文章末尾,作者收到父亲的信,眼前浮现父亲的背影。作者通过“这一篇”散文中朴素平实的语言传递出关于父子之间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里传达的浅浅的哀情引起人们的共鸣,是作者独特经验与语文经验的完美结合。四次背影的出现是对言说对象的具体分析,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作者在“这一篇”散文中通过言说对象传达出来的独特体验与语文经验进行深入探究,体认作者是如何将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进行整合,表现其特殊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好的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对象必定能以情动人。学生作为主体,在阅读散文的同时也会加入个人情感,尤其是在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时,在此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带领学生回到作者当时的处境,还原当时的情境,带领学生换位思考,去间接体验作者当时的情感,同时通过情境还原,在领悟作者独特经验与语文经验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进行情感迁移,联系生活,使学生深入体味,达到“物我交融”,让学生阅读主体参与文本内部,参与作者生命体验的深处,在阅读散文过程中情感反复积淀、升华,丰富学生生命体验,提升情感领悟能力。

三、关注“这一篇”的言说对象与情感

王荣生老师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文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语文学科中的课文不仅仅是学习材料,还是学习对象。”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将课文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与学习对象。散文是有温度、有情感的,散文教学也应该上的有温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篇”散文进行分析、理解,感受作者通过“这一篇”当中所言说的对象,思考的问题,抒发的情感。散文作为文学作品,具有文质兼美的特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提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中架起与作者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着力关注作者的言说对象,挖掘言说对象背后隐含的独特体验与情感。言说对象是解读作者情感与心境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以借此进入作者的所营造、所建构的情感世界,深入把握作者通过“这一篇”的言说对象所传达出的感情。

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是作者的个人情感与言说对象的结合,是作者在“这一篇”《老王》中通过言说对象“老王”传达出她个人的情感。作者在散文中言说的对象是老王,并且是属于杨绛先生一人眼中的老王,作者杨绛在《老王》这篇回忆性散文中通过描写与老王的交集,作出个人的情感反思。因此,在教學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为言说对象的老王进行分析:他的身份—车夫,他的地位—底层贫困人群的代表,他的处境—身体残疾,他的行为与心肠—善良;对作者在“这一篇”散文中通过言说对象老王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与思考。在这里教师就可以设置“为何作者选择老王作为自己的言说对象,这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或表达什么情感有何联系”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去探究“这一篇”散文中作者的言说对象与情感的体验与表达的关系。老王是那个年代处于底层的人物,他身上集贫苦百姓与善良与一身,他是作者人性反思的参照。老王是一位没有亲人,身体残疾,经济条件差的单干户车夫,而在那个年代像老王这样的底层人民很多,但像老王这样善良的人物却并不多,尤其能在自己处于困境时还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他人担忧。他给杨绛家送冰车费减半,送钱钟书上医院不收费,在临终前送大鸡蛋和香油······而作者作为知识分子,在当时却是以一种怜悯的姿态对待底层人民—老王。多年后作者的回忆引起了自我反思:老王以真诚的心对待自己,是以一种亲人的身份相待,而自己却以清高的态度,将两人的身份地位拉得巨大。老王的真诚是为了获得平等相待,是为了获得人该有的尊严,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作者由此发出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不安······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在“这一篇”散文中,杨绛先生言说的对象—老王,是抒发作者感受到老王的好心肠之后的所思、所感,是作者借言说对象表达对人生的思量与感悟,对自身行为的反省。

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言说对象出发,感知不同言说对象背后的情感维度与深度,与作者尽量达到情感的共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要“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指出要求学生“获得对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与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标都提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散文作为一种表达美的文体,是强烈表现作者眼中的带有独特体验的人、景、物,在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注重分析作者在“这一篇”中的言说对象,注重分析作者通过言说对象表现的独特体验与融入于其中的语文经验,沟通学生与作者的经验。

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时,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深入探究“这一篇”的言说对象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分析言说对象的特征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特殊作用,切忌脱离“这一篇”,而跑到其他的言说对象或其他抽象的与“这一篇”无关的精神和思想,其次深入挖掘作者在“这一篇”中的独特体验与语文经验,了解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这一篇”中反映的作者的独特经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学生的缺失的经验,调动学生换位思考,在作者经验与学生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提高学生与“这一篇”的情感交融,提升学生欣赏、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胡可军.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情感的途径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6)

[3]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4]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情感
情感
台上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