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2019-09-10陈佩卿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有效评价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陈佩卿

摘 要:本文剖析现今音乐教学评价中的存在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小学音乐课堂评价的现状与改革理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有效科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以此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评价;音乐素养;教学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按照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問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

本文剖析现今音乐教学评价中的存在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小学音乐课堂评价的现状与改革理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有效科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一)评价内容方面出现错误

1.“重技轻艺”型

长期以来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把音乐教育视为“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把演唱或演奏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评价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忽略了音乐教育本身的审美功能,表现在教学上的行为就是“重技轻艺、重知轻能、重谱轻乐”。

2.“误入歧途”型

出于对学生的尊重,一些教师总是习惯于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一堂课下来“你真棒”“真了不起”“表扬他”“不错”不绝于耳,然而一些教师已经不敢涉及“否定”的评价语,或对于学生回答出错有问题之处置之不理。

(二)评价标准形式过于片面

1.“笼统片面”型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在音乐领域。音乐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千差万别的, 有的音乐教师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的学生,这无疑是抹杀学生的个性,抹杀他们的创造力。

2.“物质诱惑”型

“奖品过多”这种现象在新课标刚起步阶段显得尤为“热门”。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语言过于单调,使教育走向另一个物质诱惑的误区。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关注学习的内容。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教师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教师那发自内心的欣赏,那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甚至奖励学生一项学习任务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评价主体语言过于单一

1.“颠来倒去”型

过渡语在预设,而评价语往往是随机的,它需要耐心关注学生的反映,给出及时的反馈,“你真棒”“真好”“不错”这些语言被教师颠来倒去得使用,老师评价语言贫乏。

2.“经验不足”型

评价方式按主体不同可分为自评、互评、师评。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自评、互评。在平时课堂中,大部分老师都已经意识到评价不再单单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们的评价也变得举足轻重。

二、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一)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多元化的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教育教学评价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其发展状况。传统的评价以预定教育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选拔和鉴别,就评价的特征而言,评价是多元化的,这不仅体现为评俗内容的多元化,还体现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的多元化。

1.根据学情,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小学音乐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优秀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使自身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2.落实常规,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形式丰富的语言,吸引并激励学生。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点滴进步,进行记录以此鼓励学生带动学习的积极性。

3.师生共评,丰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过去的评价都是老师一手包办的,既苦了老师,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要把评价的部分权利“退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以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去理解并评价同一个表演,会使整个评价过程呈现多样的精彩。孩子们经常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教师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这样,学生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表现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教师而言,也有很大的收获。师生共评,有助于自主意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立足课堂及活动,在实践中科学地进行评价

1.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形成性评价能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根据音乐教材,查看目录我们就能清楚的了解到音乐学习实践内容有: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演奏、编创与活动这五个内容,针对这些内容通过“我的音乐表现”的自评、小组评、师评以及“游戏宫”“活页习题”等做好每个教学单元的全面评价。

2.分学段进行多种形式测查对学科知识进行评价

音乐是感性的,学生对于音乐理解有存在着显著差距,根据小学各学段特点,分别制定出不同检测方面,多种形式检测办法,如听音的检测、节奏的检测、对旋律记忆的检测、对视谱能力的检测、对舞蹈动作的检测、对音乐创造力的检测、对进课堂乐器的检测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检测内容可采取个人表演、小组展示、综合试卷等形式进行检测。

3.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对参与比赛的学生,既肯定他能参加比赛所优于其他同学的能力,又评价他在参加比赛的训练过程中与队友之间的能力、表现的差异。结合我校的百名小笛手十佳小笛王,我是歌手,科艺节等校园音乐分类比赛,让更多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给这些参加音乐特长班、文艺演出、音乐比赛的学生进行加分。

在小学音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个性等方面得以全面培养和拓展。然而,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艺术,对于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不断加强反思,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是可行的呢?答案当然有很多,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特点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教学设计音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3] 余林著《课堂教学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版

[4] 王安国等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 黄纳《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初探》[J],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6] 耿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学业评价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有效评价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下有效音乐课堂策略探究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