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土壤之中

2019-09-10王陶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王陶

摘 要: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全国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生活教学的要求,即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将扩大生活作为该课程的实施基础,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基于此,我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对策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载体。就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取内容来看,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基于此,我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尝试回归生活,搜集相关的生活内容,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一、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资源

尽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收录着大量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但是,由于教材是在统编的,其中的部分内容,是与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违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则会继续割裂道德与法治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其难以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驱使下,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打破教材的限制,真正地回归生活,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中挖掘有价值的生活资源,以此弥补教材不足。

1.挖掘家庭生活教学资源

家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在当前的初中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每天游走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其在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且,家庭中也有大量的教育资源,是值得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进行运用的。比如,我在日常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执教班级的一名学生,其叔叔尽管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一直在学习,现在正在读博士。在征得该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我将此家庭资源内容与“学习伴成长”此内容进行整合,以此使学生在真实的家庭案例的指导下,明白本节课的内涵,向该学生的叔叔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如此挖掘、利用家庭资源,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减轻了学生的理解负担,有利于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会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織作用,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家庭资源内容之外,还会鼓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深入生活,回归家庭,自主挖掘家庭资源,辅助理解教材内容。

2.挖掘生活化学校教学资源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校园资源的作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挖掘校园中的生活资源,以此将其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的引导下,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待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对其理解。以“我与集体共成长”为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向执教班级的班主任借用了其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录像,并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对其进行剪切、拼凑,从而将其制作为一段完善的微视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则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适时地向学生播放微视频。熟悉的微视频内容一经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由地联想到自己过去参与班级活动的情况。在学生调动其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其感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而建立正确的集体认知,顺其自然地掌握所学。

3.挖掘生活化社会教学资源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解决参与社会生活所出现的问题,在学以致用中,更好地生活。所以,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打破学校的限制,挖掘社会中的道德、法治内涵,站在初中生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从而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对社会生活的清晰认知,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以“青春萌动”为例,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回归社会生活,利用网络渠道选择了《煎蛋与爱人》此动画片。这个动画片主要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只小猪很喜欢吃煎蛋,但是有一天它却爱上了一只鸡。于是,小猪为了这只鸡决定戒掉自己喜欢吃鸡蛋的习惯。整部动画片都是围绕着小猪戒掉吃鸡蛋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斗争来开展的。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该动画片。在直观的观看过程中,学生会从小猪的纠结和坚韧中感受到,爱是忍耐,爱是克制,从而契合教材中“爱需要能力”此观点,以此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知道了自己今后要如何做,指引其了社会生活实践。

二、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形式

面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性的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照本宣科次教学方式的限制,采取多样的生活化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感知知识内容,提升道德品质。

1.组织课堂导入,教学情境生活化

导入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对此,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有效地实现生活教学,教师需要引入生活资源,发挥情境沟通教学内容与生活的作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对道德与法治内容产生探究兴趣。以“青春的证明”为例,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准备与青春有关的话题。在导入环节,进行演讲。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生活感知引入其中,从而调动其他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共同产生生活共鸣的过程中,产生对青春的探究积极性。

2.组织新知教学,教学活动生活化

新知讲解是教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环节。在传统的新知讲解活动开展中,教师往往采取中照本宣科的方式,将知识内容灌输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总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无法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甚至会对道德与法治失去学习兴趣。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则采取案例分析法,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典型事例,引导其分析,并自主提出解决对策。以“友谊的小船”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选取了近期发生在两名学生身上的事情:他们俩因为一块橡皮在班级里起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以此为案例,我鼓励学生讨论这两名学生的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矛盾的对策。

3.组织课堂练习,实践作业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课堂练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所学的手段,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主要平台。在组织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练习内容,或实践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加深理解,掌握知识运用方法。以“法律保障生活”为例,我在新知教学活动之后,为学生设计了“买手镯被欺骗”的案例,以此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对策。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回归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并借助多样的生活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驱使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积累生活经验,为其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3]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34-135.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