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2019-09-10蔡友德郑雄

健康前沿 2019年6期
关键词:奥拉西坦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蔡友德 郑雄

摘要: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参照组(n=47)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n=47)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MMSE评估值、ADL评估值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理想,对恢复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均有积极帮助,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奥拉西坦;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也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等造成损害[1]。在脑梗死急性期,应为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免病情迅速进展、恶化,为探寻更为理想的疗法,我科在近两年为部分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现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数据

将我科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94例,入院后行CT、MRI等检查被证实为脑梗死。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分布在53--75岁范围内,中位值为(62.1±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7)与实验组(n=47),对比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得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排除标准:将药物过敏者,发病前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史者、视听觉障碍者予以剔除。

1.2方法

参照组:为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脱水、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等治疗,所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单次剂量100mg,晚餐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单次用量为20mg,每晚睡前口服;丹参注射液(必康制药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678),单次剂量为20ml,静脉滴注给药,1次/d;甘露醇(青岛首和金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364),剂量为1--2g/kg,与25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给药,随时调整输注量与输注速度,将尿量维持在30--50ml/h。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860),单次剂量为4.0g,与25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给药,1次/d。

二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周。

1.3评价指标

①MMSE评估值:选取治疗前、3个月后为评估时点,采用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评价内容包括语言、计算、识记、回忆、注意力等项目,总分为30分,27分以下表示有认知功能障碍[1]。

②ADL评估值:选取治疗前、3个月后为评估时点,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评估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3]。

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采用t值与2值验证,当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 二组患者的MMSE评估值、ADL评估值对比

治疗前,二组的各项评估值比较无差异,P>0.05;3个月后,实验组的MMSE评估值、ADL评估值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2 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中,出现胃肠不适2例,睡眠障碍1例,头晕头疼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参照组中,出现胃肠不适2例,睡眠不佳1例,头晕头疼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5/47);经统计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性不良反应。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基础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随之病情加重会阻碍脑部微循环、出现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病症。该类患者在急性期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会对患者日常活动、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奥拉西坦是治疗脑损伤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药物,可促进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碱合成,并可提高三磷酸腺苷与二磷酸腺苷的比值,这对促进大脑蛋白质与核酸合成、改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药物还可重塑大脑皮层联络纤维突触,促使脑组织功能重建,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MMSE评估值、ADL评估值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可使疗效得到有效提升,但未增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安全又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莉,李慧英.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6):627-630.

[2]曲娜,那丽莎,栗昭生等.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92-94.

[3]柏峻霞,王义兰,李梁蜜等.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5,24(24):29-31.

[4]凌玲,何艳,卓琳琅等.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4):646-647.

第一作者:蔡友德,男,漢族,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1812450049@qq.com。

猜你喜欢

奥拉西坦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