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文创产品设计原则
2019-09-10王爱明
王爱明
摘要:网络的便利带动了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兴起。长篇小说《鏖战》中的淮海战役精神一直是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的精神支柱,推动着社会的建设。在淮海战役70周年的背景下,民众的爱国热情高涨,为传承扣弘扬红色基因,通过研读古人的造物思想,结合淮海战役精神及徐州地方性地标建筑文化的特点,为文创产品设计领域提供一些想法。
关键词:淮海战役;《鏖战》;徐州地方性地标建筑;文创产品设计
文化创意产品是由艺术演变发展而来,在经过创意想象转化,对原生艺术进行创造,从而产生的具有市场意义的产品。文创产品不仅仅指一种具有特定的物质形态和用途而被生产出的物体,更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和利益的物质实体或非物质形态的服务。近年来,我国文创市场飞速发展,各个省市的博物馆紧随“上新了故宫”其后创造出的文创产品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而徐州,这个历史名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淮海战役就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在这里形成了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淮海战役精神。而小说《鏖战》突破了传统对淮海战役和徐州的描述,达到了文学书写的新高度。本文旨在结合古人的造物思想及对《鏖战》作品的分析,对淮海战役文创产品的设计提出几点原则。
一、“制具尚用”——淮海战役文创产品的实用性
“古人制具尚用,不惜所费,故所制作极备,非若后人苟且,上至钟、鼎、刀、剑、盘、匜之属,下至喻糜、侧理,皆以精良为乐。”这是出自古书《长物志》中的一段话,这句话就很明了的阐释了前人造物时注重产品实用性的问题。“制具尚用”这四个字就强调了器具的实用性是判断其价值的标准之一,同时也说明了造物的实用性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器物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因为人类对其有需求,它对人类所提供的功能的多少体现了其价值的大小,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更是在精神文化传承的层面。而《鏖战》主要写的就是淮海战役,作者通过前期长期的资料准备,寻访当年参战人物和亲历者,实地调研主要战场,将鲜活的材料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为读者展现出来,生动还原了当年淮海战役的战争情景。当我们在研发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更是要有如此担当,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挖掘文创产品的实用性。
二、“因地制宜”——淮海战役文创产品的地域性
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夫筑城郭,立仓庫,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因地制宜”被提出。近年来,各大旅游景区纪念品几乎都是千篇一律,无非就是扇子,纪念币,挂饰……内容类似,改头换面就成了另个地区另个景区的纪念品。而故宫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之所以能成为抢手货,不仅仅因为其实用价值,也因为它融合了故宫的特色文化,让故宫不再活在人们庄严的印象之中,使其“活”了起来。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就在徐州,《鏖战》的作者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张新科教授通过走访主要战场并结合徐州的地方性地标建筑展开文字叙述的方式将作品的地域性展现了出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淮海战役文学品。而文创产品也是对关键内容进行提取再创造的产物,文创产品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产品。淮海战役文创产品须结合徐州地域文化设计推出,使其具有地域性。
三、“推陈出新”——淮海战役文创产品的创新性
“推陈出新”才能将文创产品做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鏖战》是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以文学方式重述“革命文化”的积极尝试。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一些创新性的技巧,对多篇长篇小说的方式来表现重大战役的创作规律进行了自我的探索。创新是推进文创产品发展前行的动力,可以让文创产品更具活力。不再只是单调的注重产品的实用性,结合其地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擦出的火花下相互融合,使其在传统文化下有超越性,在现代文化中又兼具传统性。淮海战役文创产品以淮海战役精神以及红色精神为核心,以徐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景区为载体,弘扬红色文化。融入时尚元素和科技元素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将传统工艺和高新技术结合的产品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嘲通过脑洞大开的创意和精心的设计,将淮海战役文创产品的创意性提升,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四、“源远流长”——淮海战役文创产品的文化情感性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文创产品确实要与现代文化结合创造出实用的产品,但这并非是指盲目跟风创造设计,看哪个产品销售量高而去设计。设计师李永铨在《消费森林·品牌再生》一书中所言:“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事实上是在产品中寻找感觉,身份和故事,人们实际上是在购买情感和价值认同。”淮海战役文创产品需要拥有一定的文化情感性,淮海战役作为史上的著名战役,在徐州地区及全国都有重大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逢淮海战役七十周年,人们的情怀高涨,对淮海战役有着强烈的文化共鸣感,结合人们对淮海战役精神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创造出能够表现淮海战役精神的文创产品。
在淮海战役文创作品设计中结合《鏖战》这本小说,为我们了解徐州文化提供了方式,为徐州历史的传承提供了平台。但是目前中国的文创产品设计发展还不算完善,对于传统文化、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