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课堂结构中的应用

2019-09-10田亚东

锦绣·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荣辱任课老师组内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将“立德树人”作为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将德能教育纳入人才的考核标准,结合本校实际,以学校“三四五六六”的德育教育体系为土壤,本人尝试将德育教育深入到课堂结构中去,将课堂内容与结构结合起来,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

一、课题背景

当代社会教育“唯分、唯考、唯题”的现状,致使很多学校及教师将学业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教育的根本性任务,缺少教育的前瞻性与远见性,致使学生缺乏理想信念,责任心不强,行为失范,此类问题的出现往往被归因子家庭教育缺失,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专业人士,缺少教育的技巧性,无法解决学生的内驱力,是因为缺少系统化的德育教育体系作为教育的土壤。

面对这种现状,我校坚持奉行“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提出了“三四五六六”的德育教育体系,其中“三jing”为净、静、敬,主要从学生行为习惯上进行要求;“四自”是要树立学生自主、自信、自律、自强的品格;“五种精神”是借由军训教育对学生纪律提出的要求:“号令如山的服从精神、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严于律己的军纪精神、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六项品德:严守纪、知荣辱、懂感恩、讲诚信、担责任、献爱心,此为品德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六种能力”为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管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存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四五六六”的德育体系,将学生的“行为”、“品格”、“纪律”、“品德”、“解决问题的能力”串联,以德行教育作为价值观引导,解决学生行为的内动力,同时又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德育教育于教学结构中的贯彻方式

本校采取的是“导、思、论、展、评、测”的教学模式,其中“思、论、展、評”采取的是任务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内容拆解为两大部分任务,一部分任务为“自主探究任务”,第二部分为“合作探究任务”。自主探究任务是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将课堂基本任务完成,适用于基础性内容,可以从课本上自己找到答案或者略经思考便可完成的任务。合作探究任务则是将课堂内容深化,拆解为多个探究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产生思维碰撞,起到“跳一跳,摘个桃”的学习效果。现主要从“思、论、展、评”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1.思

任课老师前期不布置预习任务,在导入结束后,会将本课时基本的问题进行罗列,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这一过程,任课老师会要求学生起立进行自习,任课老师根据任务的多少、难易,设定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任务进行过程中不得交头接耳,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便可以坐下,最先完成预习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整个小组+1分的奖励。

这一过程将自主的品格融入进去,通过独立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过程中,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通过提要求的方式,让学生养成军纪精神和服从精神,这也就迫使一部分优秀生在正式上课前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因为小组加分的诱惑,促使更多的学生提前进行学习,这就由被动学转为了主动学,同时也可以在小组加分中让学生懂得以小组团结为荣,养成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

2.论

在合作探究任务阶段,教师会深化题目难度,设置一些只有通过思考、讨论才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提出如下要求:

1)根据任务难易程度设置时间要求;

2)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组长组织,副组长记录;

3)对于课堂任务完成的较快的小组、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气氛最活跃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

4)小组内出现不参与讨论、组内意见不一致,将会对小组进行1分作为惩罚。

此要求提出,目的是活跃课堂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任务的完成当中,提出“小组荣辱,我的责任”的口号,以小组为单位,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要求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规则意识的体现。通过奖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意识,又通过惩罚,建立规则意识,奖惩之间,就是学生懂得了守纪、荣辱、团队精神和自我管控能力。又通过对不参与讨论的学生进行惩罚,迫使不善交往的学生进行沟通,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展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讨论以后,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展示方式多种多样,一居任务的安排可以通过口述、板演、小话剧、辩论等等形式进行。此处仅以学生口头表达为例。任课老师会根据任务的难易随机抽取学生编号,如:3组5号,为这个组内学习稍吃力的学生,让学生进行表达,如果组内这名同学也能够顺利地回答这个问题,就代表组内基本上已经理解了这个问题,如果这名同学没有表达正确,这名同学所在的小组有1次补充机会,如果补充正确,可以得分,如果补充不正确,则由其他小组来获得回答机会,所得的小组奖励由回答正确的小组所得。

这个过程,小组荣誉将系于这名同学一身,这边提高了学生的荣辱观念、责任意识,这就促使其在讨论过程中融入到小组当中。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强化了团队精神,荣辱观念,转让小组回答权,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为了小组得分,就迫使小组必须回答正确,这是由学生进取精神而带动起养成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

4.评

这一过程就相对简单了,就是教师评价内容,并根据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响应“小组荣辱,我的责任”的口号,培养有责任感、有团队意识的学生。

三、取得的成效

学校“三四五六六”的德育体系,赋予了课堂教学结构新的意义,在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要求。此过程并非将德育内容强加于每一个课堂环节,而是在德育土壤中顺势而为,赋予课堂环节新的意义。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解决了学习兴趣的问题,由知识兴趣转向结构兴趣,利用“游戏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好小组奖励晋升机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尝试以教学结构为切入点,解决学生学习任务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深入课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将德育教育落实到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简介:

田亚东,男,汉族山东省泰安人,泰山国际学校泰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士

猜你喜欢

荣辱任课老师组内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无题(新韵)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如何协调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沙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我想抚摸你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