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看课、评课之反思

2019-09-10李静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评课新课程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看课、评课已是广大体育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须,也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看课、评课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体育教师的看课、评课技能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看课;评课]

一、前言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各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教改科研活动。其中,看课、评课是教学改革的方法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提升技能、完善教学管理。前者作用于教师,后者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看课、评课是教师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做记录、思考等有计划、有目的地直接或间接从教学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形式,是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看课、评课的意义是完善方法和策略。对于看课、评课者来说,全面客观的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可以在学习借鉴中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是对自己今后教学的鞭策和促进;对于授课者而言,通过听取同行对自己的教学评价和建议,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看课、评课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更新的评价体系和未来教学发展动态的导航。

二、体育教师看课、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看课、评课效率低

体育课主要阵地还是操场,这种开放式的看课场所决定了看课者的位置选择有自由空间,加大了看课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容易导致看课者的注意力分散、低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统领下,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范围更为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化。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可能会导致看课者无所适从,甚至成为门外汉的感觉,降低了看课效果,也增加了评课的难度。

在体育课堂评课活动中,部分教师顾虑重重,不敢直言。一是担心观点不成熟,显得自己水平低引起嘲笑;二是顾虑针对性意见引起同行反感;三是看课者自身能力有限或未认真看课,担心做出不恰当评价;四是经验型看课者抱有谦虚谨慎态度不点评。五是评课活动中有点评,但多趋于敷衍形式走过场,从而使评课效率低下。

在看课、评课教研活动中,表演课、作秀课、虚假课现象较为普遍。评课者往往也是吹捧赞扬,浮夸于表面现象。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导致人人都知是失真课,也不得已的效仿跟风。这种教研风气一直长期存在,影响了看课、评课的实效性,不利于提高看课者的评课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

(二)追求看课数量,不求质量

看课是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常规的方式之一,但部分教师忽视了看课的目的和意义,一味追求看课、评课次数,凭此证明自己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课前课后均未与授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仅抱有功利态度,记录一些新奇的教学方法或未能客观的批判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三)看、评课程式化,缺乏研究过程

多年来看课、评课一直沿用老的方法进行,由授课者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组织上课,评课者按部就班的从教学目標、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整节课进行评价。教研组对授课的选题、意义、研究方向没有提前预设,看课、评课缺乏针对性,目的不明确。

三、解决看课、评课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一)看课、评课前的方法

1.通过教案看设计

首先要先看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再看是否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体地位,有无预留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方法,有没有体现体育特有的培养学生团体凝聚力、团队合作、接纳自我及他人态度等丰富的情感体验。

2.角色互换解疑惑

在看课过程中时刻角色互换,把授课者遇到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看课前梳理一下平时自己教学中困惑,带着问题寻找学习的动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技能。

3.通过细节找亮点

在教学策略上方法上用心安排的小细节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使大家眼前一亮的地方,能让学生和看课者产生共鸣的心意。如:分组名称的变化、情境式的导入、因材施教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4.点面结合看整体

看课、评课中无论是通过教案看设计还是细节中间找亮点,都体现了一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实际上,看课时还要点面结合,既要在某一点启发性强的地方留意,也要在整体角度上把握效果。做到点面结合,纵横贯通。

(二)建议

评课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要一评课就把自己当专家,忽视他人感受。激励为主,肯定优点,建议得当,有利授课者自信心的提升。切忌能力否定和主观思想强加于人的做法。把握尺度,肯定授课者的付出,给授课者留有改进的空间和机会。评课要有理有据,切忌经验论、信口开河,依据课程理念、教学规律、学生、教师、教学过程、课堂环境等诸方面因素进行评价。

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思则罔”。教学这条路很漫长,需要教师孜孜不倦、耐心研学、教学相长,不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优效课堂。看课、评课走出瓶颈,让每一堂平常课不平常,每一堂公开课都是平常课;让体育教师在教改中感受成长,体验体育教研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国良.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看课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2(14):106.

[2]余冬梅.构建“由人及己”评课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

[3]钱亢.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一种看、评课的新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09(9):70-71.

[4]石冰冰.看课、评课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

作者简介

李静(1982—),女,回族,安徽阜阳人,体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评课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追问式评价”评析
基于学生视角的语文评课研究
谈评课的“四度”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