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参赛课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分析

2019-09-10肖建忠温刘军

校园足球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接球心率密度

肖建忠 温刘军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1]。练习密度的核心要素是时间,练习密度的大小看课堂上时间的有效利用程度,有效利用率高尤其是有效用于练习的时间越多,练习密度越大[2]。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没有足够的练习密度,体育教学就难以达成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目标,因此,合理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当前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然而,练习密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指标,它与体育课的较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平均心率是衡量一节课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平均心率的监控可以看出课堂练习内容的强度是否合适,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笔者通过对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暨广东省第九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组展示活动初中组19节课和高中组21节课的课堂实践中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进行统计分析,来探讨每节课中影响练习密度和强度的问题,总结高效课堂的理论方法。

一、课堂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统计

1.初中组和高中组学生课堂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统计(见表1)

2.初中组和高中组学生课堂练习密度百分比统计

在初中组的19节课中,练习密度≥80%的有3节课,练习密度为70%~79%的有4节课,练习密度为60%~69%的有3节课,练习密度为50%~59%的有5节课,练习密度<50%的有4节课(见表2)。在高中组的21节课中,练习密度≥80%的有1节课,练习密度为70%~79%的有4节课,练习密度为60%~69%的有5节课,练习密度为50%~59%的有5节课,练习密度<50%的有6节课。

3.初中组和高中组学生平均心率百分比统计

在初中组的19节课中,学生平均心率≥150次/min的有3节课,平均心率为140~149次/min的有5节课,平均心率为130~139次/min的有2节课,平均心率为120~129次/min的有7节课,平均心率<120次/min的有2节课。在高中组的21节课中,学生平均心率≥150次/min的有2节课,平均心率为140~149次/min的有4节课,平均心率为130~139次/min的有5节课,平均心率为120~129次/min的有7节课,平均心率<120次/min的有3节课(见表3)。

二、原因分析

练习密度的统计,有助于判断一节课练习量的多少,同时也是任课教师是否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以精讲多练、技能教学为主要原则的依据。平均心率是衡量一节课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初中组练习密度<50%的课占所有参赛课的21.05%,而练习密度≥80%的课仅占所有参赛课的15.79%;高中组练习密度<50%的课占所有参赛课的28.57%,而练习密度≥80%的课仅占所有参赛课的4.76%。这说明无论是初中组还是高中组,都存在课堂效率较低的问题,真正高效的课堂则较少。在运动强度方面,初中组和高中组都有近一半的课堂运动强度不够,达不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基于以上结果,笔者结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利用场地器材等情况分析原因如下。

1.对学习目标理解不够透彻

本次教学展示初中组的学习目标是发展足球传控球能力,高中组的学习目标是发展足球综合运用能力。总体来看,练习密度<50%的课堂的学习内容比较单一,主要原因是任课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切,没有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的思考与设计。如,在高中组第7节课《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一课中,学习目标确定为脚内侧传球,与发展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差距较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既没有难度更难培养学生的兴趣,其结果就会影响练习的密度,心率负荷也就无从谈起。

2.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确

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但具体到课时中时,其重点又略有不同,因此,教师在分析中要有所侧重。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而部分教师对重难点理解不够,容易混淆、弄错2个概念,以致偏离学习目标。如,初中組第3节课《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一课,教师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脚内侧传接球技术,难点确定为脚内侧传接球动作的正确性和传球的方向性,由于对目标认知的不足,在重点、难点选择上出现了偏差,同时影响到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单一教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积极性,最终结果就是影响课的密度和平均心率。

3.组织不合理,影响有效练习时间

练习密度较低的课堂均存在过多地让学生集合的问题,频繁的集合次数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如,教师在巡回指导环节中,只要发现个别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就让全班学生集中起来,指出该学生的错误动作,让那些已经练习正确的学生也停止练习,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强化学生在脑海中对错误动作的认知,反而不利于正确动作的掌握。此外,在练习密度较低的课堂中,存在12人为1个组的分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练习等待时间过长,影响了课堂的练习密度,出现了达不到该课所设定的运动负荷的现象。如,在高中组第14节课《足球模块教学》和第21节课《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中,教师把学生分成2个组进行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在场地器材充分的条件下,分组多意味着学生使用场地器材的频度就会增加,能够提高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反之,就会影响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指数。

4.练习方式设计不合理

在练习密度较低和平均心率较小的课堂中,都存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方式不合理的现象,教师要求所有学生练习固定次数,这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能难以完成,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又过于容易且练习次数显得不够,因此,对于练习次数不够的学生就会导致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不达标。如,初中组第14节课《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组合练习》中,有2个环节的练习次数是2次和3次,如果将这种限制了学生练习次数的方法改成限制练习时间(2min和3min),学生则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次数,就不会影响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

5.教学方法单一和示范讲解不合理

在练习密度较低的课堂中,都存在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示范讲解时间过长的问题。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错误纠正法、巡回指导法,分组练习法、小学合作法,反馈法等。如,在初中组第15节课《脚内侧传控球练习》一课中,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没有用精炼的语言去表达,而是反复讲解,并出现该讲的地方少讲、不该多讲的地方多讲的情况。因此,由于讲解过多,会导致练习时间缩短,进而造成练习密度不够和心率不达标。

三、总结

纵观本次活动所有参赛课,在初中组的19节课中,有78.95%的课的练习密度和52.63%的课的平均心率达到了要求;在高中组的21节课中,有71.43%的课的练习密度和52.38%的课的平均心率达到了要求,这些课有一部分共同点: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组织和教学方法多样合理。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参赛课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不达标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是在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对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理解不够深刻、把握不够准确。

四、教学建议

1.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对体育课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的作用认知,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是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相关因素,技术技能的学习、学生体质的提高都与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密切相关。

2.教师要提升自身执教能力,其专业水平影响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能有效提高课的密度和平均心率。

3.教师要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驾驭好课堂,保证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按照设计完成。同时,教师在向其他优秀同行学习的同时,需要不断自我反思、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邵宝,丁守权.影响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因素分析[J].运动,2018(8):108,114.

[2]于素梅.密度困惑:教案中准确的练习密度如何预计[J].中国学校体育,2015(9):30-32.

猜你喜欢

传接球心率密度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离心率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