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反思
2019-09-10李文旗王俊霞
李文旗 王俊霞
摘要:新教育实施伊始,给一线的教师带来不少困惑,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学科教学从专家的理论研究转向教师的具体实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得失,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教育;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66-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浪潮,世界各国纷纷推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先导和突破口。至此,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迎来从理论研究转向具体实践的大规模改革。
《高中地理新课标》對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新教材全面推广,新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来指导地理教学、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对《地理教学大纲》和《高中地理新课标》,以及人教版的大纲版教材和新课标教材的对比分析,探讨适合于新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要让教学改革顺利推进,首先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只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通过近几年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从以下几方面谈一点教学反思。
第一,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新教育要体现“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首先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整堂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乐学、会学。要实现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教师就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和探讨教学实践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教材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而没有教师的见解和科学的合理的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还有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教学中要强调师生的平等,并非不能否定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而是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要获得应该得到的地理知识,学会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
第二,立足课标,依托教材,合理舍取,适当补充。
地理新课标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与评价的根本依据。新教育的教学要实现由“教材本位”向“标准本位”的转型。教材是编者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形成的一项教学工具,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但教材本身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依托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对现有的教材作出合理的舍取和适当的补充。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地域的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舍其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抽象的问题,取其课标所要求的基本地理知识,补充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知识。通过舍取、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熟悉地理知识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对地理知识的分析。
教材中的教学案例是我们学习地理的一个实例,通过案例的分析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地理分析的方法,能够将学习的方法灵活运用,教学中也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教学,课本案例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问题等方式来灵活处理。
第三,立足学生,创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活动宝贵经验的结晶,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要创建高效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有教学理念的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可以固定教学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百花齐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不同的教法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特定的教学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创建一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创建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也不是适合于所有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教学模式。面对同一教学内容,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发生变化时,要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面对同样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发生变化是也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避免刻意的将课堂教学时间分解成固定的时间段。
第四,研读地理教材,处理好教材内容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的三个模块单独成册,反映这三个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必修一为自然地理,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其价值追求是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必修二为人文地理,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价值追求是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系。必修三为区域地理,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价值追求是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三大模块既有各自的学科背景、内容结构、价值追求,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地体现教材的工具性,要科学合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图像、活动、案例等。加强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培养和训练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利用教材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启迪思维、自主探究。
地理教学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新课程改革是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作为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正确、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的特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实现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