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9-09-10王定婵
王定婵
摘要:“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一门语言所需掌握的几个方面,其中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刻板地进行阅读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致使学生的思维和兴致被压抑住,因而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为了转变这种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枯燥的阅读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技巧指导;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29-01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感知、体会文章的语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同时,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个人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本应灵活、生动的阅读教学变成单向灌输知识的过程,致使学生对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出发,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创设媒体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热情
媒体情境法一直以来是教师比较青睐且乐于采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视听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之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改变以往以灌输式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为高质量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景,使人读起来仿佛走进了美妙的海底世界。在课堂伊始环节,为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展示西沙群岛风光的视频画面,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波澜壮阔的海水以及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生动、直观的呈现了出来。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并不时发出赞叹声,我也趁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看文章是如何描写西沙群岛的风景的。如此,便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高质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又如,以《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讲述了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在漂流中遇到突发事故后,在极为艰险的条件下仍守住国旗,而外国友人也为之所动,主动帮助他的故事。国旗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还是民族尊严的象征。在课堂伊始环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曲,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及神圣壮观的国旗画面,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跟着歌声有激情地唱了起来。此情此景下,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便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如此,通过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技巧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技能
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只有学生反复、不断地阅读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而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力处于较低的水平和层次,因缺乏合理的指导很难做到有效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默读、朗读、精读、泛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技能。
例如,以《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为例,完成课文中生字词的讲解活动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是大声朗读,或是默读,来不断、反复地阅读课文内容,以便对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有基本的把握和了解。之后,让学生逐句逐段细致地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或是难以理解的地方。同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针对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解答:小男孩是如何引起高尔基的注意并让他拍照的?小男孩在得知没有带胶卷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一反应说明了什么?等等,以此来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内容。最后,我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式的讲解。如此,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课外阅读学习。增长学生见闻学识
阅读同样也是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闻和学识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年龄小,语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维和眼界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而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知识量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单靠在课堂上阅读教材中的短短数十篇文章,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课外学习人手,鼓励学生进行广泛而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增长见闻和学识,使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两篇课文为例,这是两则寓言,寓言故事的特征一般是通过讲述一些富含趣味性的故事来传达一定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寓言故事类的文章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也是学生喜爱阅读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文知识的讲解活动后,为学生推薦一些寓言故事类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使学生从中能够明白一定的道理。又如,以“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讲述了小男孩阮恒在得知献血会有危险的前提下,经过短暂的犹豫仍坚持为受伤的小伙伴献血,只因“她是我的朋友”。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的文章也是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类似主题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对类似的文章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此,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空间,使阅读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改变以往灌输式、机械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为阅读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