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冠脉介入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钠利尿肽的影响探究

2019-09-10刘成萍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

刘成萍

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心功能、血浆B型钠利尿肽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LEDV、LESV、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且LVEF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心功能;血浆B型钠利尿肽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且发展迅速,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此类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冠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措施中较为常见,且治疗效果显著。B型钠利尿肽属于神经激素类物质,检测其水平改变有助于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重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冠脉介入治疗对此类患者心功能和B型钠利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确诊。其中,25例为下壁梗死,27例为前壁梗死,18例为侧壁梗死,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3±5.7)岁。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等强心、利尿、降压、溶栓类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器的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后第14天,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给出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后心功能改变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治疗7d的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变化。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LEDV、LESV、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且LVEF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社会家庭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升高,心血管系统疾病日益增加,呈上升趋势。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冠心病是上升最快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冠心病心肌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事件,其病情变化迅速,若不能及时干预,病人可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而导致死亡。由于心肌持续性缺血,若不及时开通梗死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容易导致心肌坏死。早期再灌注(发病4h以内)可挽救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抑制心室扩大,改善收缩功能,而发病6h后再灌注虽不能挽救心肌,但可通过增加梗死区室壁僵硬度、促进梗死愈合抑制心室重构。心肌梗死病人成功血运重建,早期识别运动异常节段的心肌存活性、预测心脏的储备功能,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心肌梗死患者可伴随持久剧烈胸骨后疼痛,经硝酸酯类药物或休息无法有效缓解,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研究显示,左室重构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梗死面积越大,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肌受损更严重,左室重构也更严重。而下壁心肌梗死因受到膈肌保护,其对心功能影响较小,心室重构也不明显。因而,对前壁心肌梗死采取介入治疗,有利于梗死相关血管的快速开通,促进其心肌灌注的恢复,以减少心室重构发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早期再灌注治療可限制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坏死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晚期再灌注治疗则可在急性心梗发生后促进存活心肌功能的恢复,改善左室收缩和局部室壁运动功能。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于临床,是冠脉血管再灌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是经心导管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动脉管腔,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血流再灌注的一种干预方法。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最早应用于人类是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在自己身上实验完成的。Judkins团队开创的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上得到进一步推广,1977年德国的Gruentig医生首先开展临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目前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临床冠心病干预,明显降低冠脉支架的再狭窄率,标志着冠脉介入干预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治疗手段,可早期恢复冠脉的灌注,挽救缺血的心肌细胞,提高临床疗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其死亡率,实现梗死动脉再通和恢复梗死心肌血流再灌注,改善病人的预后。经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出现心力衰竭,而早期实施血管开通术后,存活心肌恢复血供,可减轻心脏损伤及最大可能恢复心功能。BNP是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近年来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BNP是一种内源性利钠肽,其是在心室形成的代偿性保护因子,可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大心脏细胞中含量,从而产生广泛生物学效应,且还可通过激活机体血管内皮的蛋白激酶G,发挥其均衡性扩血管作用。

本文中,观察组采用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治疗后3天和对照组治疗后3天的B型利尿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B型利尿肽水平会发生短暂性升高,当心肌缺血症状得到缓解,B型利尿肽水平会开始降低,治疗7天后和治疗14天后,观察组的B型利尿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再者,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都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说明冠脉介入治疗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室重塑,改善其心功能。

所以,冠脉介入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改善此类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控制患者症状进展,能迅速改善心肌缺血情况,恢复心肌血供,减轻心脏功能损伤,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立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术进行早期再灌注后其血中B型钠利尿肽的动态变化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29-30.

[2]袁小蓉.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利尿肽水平及心室重塑[J].医疗装备,2016,10(20):13.

[3]郭丽敏,曹树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幅度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3):246-250.

[4]李斌,李宁.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8、血浆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变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5-28.

猜你喜欢

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miRNA—1和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给心功能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