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全媒体传播与开放大学影响力提升初探

2019-09-10张涵

教育传媒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

张涵

【内容摘要】2012年,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新形势下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升开放大学影响力,成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开放大学;四全媒体;影响力提升

一、引言

开放大学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国至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经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大学”,“没有围墙的高等院校”,2012年7月31日,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其后,各级广播电视大学也纷纷跟进更名,新的名称给开放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也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以往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并没有随着名称的更换而得到根本性解决,新形势下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升开放大学影响力,成了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与媒体具有天然的“伴生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现代媒体就不可能有广播电视大学,这一点可以从“广播电视大学”这一名称的修饰语“广播电视”中看出,也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史所证明,①可以说,媒体与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借助相关媒体,广播电视大学完成自己的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但也在一段时间里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路径依赖”,对于传播技术的发展敏感性不是很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媒体开始走向融合,甚至出现了“四全媒体”,②所谓“四全媒体”乃是对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和全员媒体的简称,这四种媒体分别从“过程”“场景”“效果”“主体”等维度描摹了经过长时间融合后媒体出现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给各级开放大学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新机遇。

三、善用“四全媒体”提升开放大学影响力的路径和方法

就像当年的“新媒体”——广播电视的发展能够给当年的广播电视大学带去发展机遇一样,今天的“四全媒体”肯定也应该能够给开放大学影响力的提升带来新的机会。那么,如何把握这些机会,如何借助“四全媒体”提升开放大学的影响力呢?

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借助全程媒体提升开放大学影响力的路径和方法

影响开放大学影响力提升的一个因素可能是相关群体对于相关“过程”信息的渴望了解与现有的信息传递之间存在的不对称。2015年1月,湖南《潇湘晨报》曾经报道过湖南当地考生在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时,出现“枪手”替考作弊的新闻,③ 该新闻刊发后,竟然有近万条跟帖,其中有些跟帖更是将这种只发生在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普遍化,严重影响了开放大学在当时的信誉,对于有关方面的解释和说明,许多网民一概采取质疑的态度,这种“以偏概全”式的质疑乃是网络中的一种常态,针对这种质疑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借助新技术,对所有的考试现场进行全程录像,一旦有人对某场考试存有异议时,可以调出全程录像自证清白,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开放大学影响力不至于因为“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而受到损害,当然,倘若能够借助全程媒体记录开放大学如何“功夫在诗外”,殚精竭虑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许多一般人不知道的故事,可能更有助于开放大学影响力的提升。

(二)借助全息媒体提升开放大学影响力的路径和方法

开放大学与其他大学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在场性”的缺失,这是一种先天性的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既是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自身的特点之所在,又是其缺点之所在。我们知道,“在场性”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而且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主观情感认同。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全息媒体的横空出世,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全息媒体”所包含的内容甚为广博,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乃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仅以虚拟现实技术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VR为例,它不仅可以降低教学成本,规避教学风险,还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可以让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老师“身临其境”来到学生的身边,各级开放大学完全可以借助VR技术建造自己的虚拟现实实训基地甚至自己的虚拟校园,不与一般大学比拼真实的校园如何美丽,而是比拼虚拟现实的校园如何让老师和学生在任何想要一起“在场”的时候都随时随地“在场”。

(三)借助全效媒体提升开放大学影响力的路径和方法

开放大学的教学效果评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其影响力的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无法对网上学习进行有效监控,教学保障部门无法对教师教学实施有效的监督,较少采用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或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外部评价形式,而过分强调教务处或教学督导部门等内部评价功能”,④这些自然有可能会导致开放大学因为自说自话而公信力不足,而公信力不足又会影响到影响力的提升,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借助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在内的全效媒体进行可验证、全方位式的评估,我们都知道,大数据具有“客观性”“即时性”“海量性”“连续性”“复杂性”等特点,而教学效果评估一般要求相关信息尽可能排除人工干扰,尽可能随时随地,尽可能涵盖周全,尽可能动态跟踪,尽可能从杂乱无章的数据堆里“清洗”出有用数据,等等,这些需求与大数据所能够提供的供给是完全匹配的,所以,各级开放大学完全可以借助包括大数据在内的全息媒体提升自己的公信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四)借助全员媒体提升开放大学影响力的路径和方法

开放大学虽然号称乃是中国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但是,“没有围墙”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虽然没有围墙,但实际上还是有其“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她的传播半径所能涵盖的区域。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的传播半径是与其关联群体——本机构教职员工及学生以及其亲朋好友——的传播半径划等号的,随着高等教育“供给侧”的供给主体越来越多,所能够提供的教育服务越来越丰富,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述关联群体有缩小之趋势,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开放大学的影响力,就有必要借助日渐活跃的全员媒体。所谓“全员媒体”指的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广播台”,作为办学主体,各级开放大学应该“不薄传统爱新媒”,在稳住传统媒体“基本盘”的基础上,积极进军各类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在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开设自己的账号,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用好社会上的传媒大咖,整合各种传媒资源为开放大学的永续发展“鼓与呼”。

四、结语

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曾经与广播电视传媒结下过不解之缘,进入新世纪之后,开始与各类新媒体走近,此乃大势之所趋,并非前者喜新厌旧。但是,无论与包括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在内的各类媒体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开放大学与各类传媒之间仍然是而且也只是“伴生”的关系,不可能合为一体,二者之间是存在着“双向选择”的关系的,“四全媒体”只是媒体融合的一个阶段性产物,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曾经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要想真的永远不落入“秋风悲画扇”的地步,各级开放大学就应该勇立新媒体新技术的潮头,时刻保持对包括但不限于“四全媒体”在内的新的传媒技术和传播样态的敏感性和敏感度,如此,才能够做到永续发展。

注释:

①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谈到中国恢复教育的艰难和人才短缺的严重问题。希思介绍了英国利用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办开放大学的情况,告诉邓小平英国开放大学有20多万名学生,并表示愿意提供英国开放大学的有关资料,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邓小平表示,我们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开放大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开放大学/2716757。

②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講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1/25/c_1124044810.htm ,2019年1月25日。

③刘伟:《大学期末考试现集体舞弊 监考老师也在代考》,《潇湘晨报》2015年1月20日。

④李学书:《开放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问题与反思 ——基于中英开放大学的比较视角》,《职教论坛》2014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学习型城市建设下的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混合教学”在开放大学教育模式中应用的思考
开放大学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大学网络教学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