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与区域材料交互渗透的推进路径
2019-09-10郑兴荣
郑兴荣
本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爱家乡情感。本文以“九连环”为例,就本土文化客家民俗与区域材料交互渗透的推进路径进行了相关探究,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爱家乡情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客家民俗 本土文化 幼儿 区域材料 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049-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的价值,感受祖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还提出:“运用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九连环”是具有地方特色福建长汀客家民间歌舞的道具。基于园本课程“魅力长汀”的开发,我班近期开展了音乐欣赏“客家山歌”活动,幼儿对舞蹈道具“九连环”有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将“九连环”投放在大班表现性活动区域中,并作出了如下预设目标:一是尝试运用“九连环”随乐即兴仿编动作表演;二是感受客家山歌,萌发爱家乡情感。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事先准备好了《客家山歌》的音乐、用pvc管自制而成“九连环”以及客家妹子服装等。刚开始,幼儿还能在我们预设的步骤中进行着活动,但幼儿在活动中总会有层出不穷的兴趣点,随时影响着教师预设的走向与进展。那么,这时候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是顺应还是放弃?面对游戏中发生的现象,基于幼儿发展观,教师揣摩幼儿游戏的心态、站在幼儿立场思考游戏的进程,笔者尝试将“九连环”与活动区材料交互渗透的推进,引导幼儿在浓郁家乡味的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区域游戏的快乐。
1.优化材料,推进游戏进展
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创新能力却是强大的。创新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生。材料是游戏进展的核心。所以当幼儿在创新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根据幼儿的需要,优化游戏材料,推进游戏的进展。
(1)材料动态的调整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进行添加、调整与补充,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引发新的探索,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添加活动材料,如pvc管三通、pvc管接头、pvc弯管。幼儿看到这些材料的暗示,引发新的游戏行为。如:用接头将两根或三根以上九连环进行串联,变成“长竹竿”跳“竹竿舞”;用三通、接头将九连环连接,拼摆成方形,开展跳“格子”游戏。
(2)材料数量的调整
幼儿喜欢模仿,常常因为同伴的操作而萌发自己操作的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供幼儿自由操作,以满足多数幼儿自由使用的需要。如:主题建构 “梅林大桥” 活动中新增了“九连环”。幼儿很感兴趣,她们总是很着急的“抢占”“九连环”。当我询问原因时,她们说:“如果不多抢一点,就不能搭成功了”。原来是我们准备的“九连环”数量太少了,不能满足多数幼儿操作的需要。于是我们增加材料后看到:小凯将“九连环”两两交叉摆放在四根“柱子”上成井字形,叠高成“亭子”;小朋友们一起合作,将“九连环”连接做成桥的“安全护栏”。当“护栏”在“桥面”上无法固定时,小雨建议:“我们把护栏搭得长长的,上面再一根一根连接住就可以‘站’了”……材料数量的充足,为幼儿创造性游戏提高了物质的保证,推进了游戏的开展。
2.适时介入,发挥材料实用性
每次制作区域材料的时候,我们总是为材料的实用性头疼,因为绞尽脑汁制作的材料经常仅限一种玩法或一个区域使用,导致材料淘汰性强的局面,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这时教师就要变直接指令为观察解读的行为,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段特征和个体差异,基于幼儿兴趣点适时介入,充分挖掘材料的多样玩法,发挥其多种教育功能。如:在表演区,“九连环”变成打击乐器,幼儿随乐进行节奏表演;在运动区,“九连环”变成“障碍物”、“跨栏”;在沙池区,“九连环”成了小区的“路灯”……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等方法,与幼儿一起展开思考、大胆尝试,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实用性,幼儿也逐渐养成了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的良好习惯,获得愉快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3.拓展引领,挖掘材料一物多玩
教师打破原先独立的室内活动空间,打破班级界限,创设平行班、不同年龄班的共享资源站。引领幼儿积极调动已有经验、整合已有材料开展游戏,使简单的材料具有更多的游戏价值和意义,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如:九连环与运动区融合起来,将“竹竿”和长椅、轮胎组合进行“爬行”“匍匐前进”的练习;与球、轮胎组合,开展小班夹球游戏,锻炼平衡、发展合作能力;“竹竿”运用在绘本表演《火车火车呜呜叫》中,幼儿快乐“乘”“火车”。拓展材料的多样玩法,大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关联性,孩子在丰富的游戏情景中主动学习与交往。
总之,只要教师重视幼儿游戏的核心经验,关注他们的游戏需求。在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中审视自身行为,在反思中不断调整,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使幼儿在客家民俗艺术与区域材料交互渗透中感受家乡的美并从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