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七个转变”,优化语文课堂生态

2019-09-10杜云举

天津教育·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资源目标

杜云举

语文课堂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关键是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操作实践等行走方式,具体策略是教师由主讲向主导转变、学生由随从向主体转变、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学习由跟进向前置转变、资源由碎片化向整合化转变、训练由单一向分层转变、备课由教法向学法转变。本文就如何落实“七个转变”,优化语文课堂生态进行了探究。

课程改革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已进入了深水区,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个核心素养,就需要优化语文课堂生态,让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与教学资源的用合理配置、水乳交融。而优化语文课堂生态的关键是课堂行走方式的转变,具体表现为课堂由“关注知识传播”向“关注生命成长”的转变,彻底实现由知识传递向学会学习、由能力提升向意义建构的质的提升。

一、教师由主讲向主导转变,转化教师课堂角色

让教师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陪伴者、组织者、引领者、倾听者、帮助者、促进者。坚决摒弃课堂中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发挥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引导、指导和向导作用,课前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课中以问题或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习行动,指导学习过程,反馈学习进度,对话所获所惑;课后因材辅导,补缺提质。教师用追问激活学生思维,用评价激励学生学习,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多级对话的学习场地。

二、学生由随从向主体转变,转变学生学习角色

随从向主体转变,就是要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传统的课堂教师牵着学生走,新语文课堂要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课前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预习,甚至允许部分学生跨越式学习,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走进课堂。课中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生成,体验情感升华。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和预习,及时复习所学内容。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能发展、潜能开发、思维培育、价值生成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的实践中健康成长,落实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

三、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聚焦课堂学习内核

讲堂向学堂转变,就是要优化教师、学生、资源等课堂元素配置,变课堂教师话语霸权为多元互动,通过教师引领下的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和评学活动,生成课堂学习目标,发展学生学科素养,让知识从学生的实践中来,问题从学生的学习中来,结论从学生的探究中来。变课堂知识传递为学会学习,以知识建构为载体,迁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动机唤醒、意志锤炼、情绪调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突出学力培养的基础上,聚焦习力培育,使学生形成有助于终身发展的学习力,聚焦课堂学习的内核。

四、学习由跟进向前置转变,变革课堂学习程序

跟进向前置转变,就是落实先学后教理念,课前学生要保底完成教师安排的指向性预习任务,并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中学习要落实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先学、同伴对学、小组群学策略,在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反馈和质疑,通过学习任务的逐项完成达成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目标的生成进行课堂检测。课后作业要包含当堂学习内容的巩固拓展和下节课的指向性预习,为下节课做前置性学习指向。

五、资源由碎片化向整合化转变,优化课堂资源配置

科学认识学习资源的内容和价值,发挥学习资源在课堂学习中的真正作用,助推学习的效益化实施。在课堂生态圈中,教师、学生、多媒体、教科书、练习册等都是学习资源。传统课堂中,教师备课没有将资源进行优化选择,预习环节只用教科书,检测环节没用练习册,训练环节无整合选用教科书和练习册内容,作业环节重复机械使用作业资源。特别是课堂教学时,将教学内容简单复制成多媒体资源,在演示多媒体资源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堂由“师灌”走向“机灌”,缺乏“需用必用,简洁高效”的媒体使用意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在学习资源选用上着眼整合意識,围绕学习目标的呈现、生成和检测,将教科书、练习册、多媒体等物质类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在预习检测、呈现目标、问题导学、课堂训练和课后巩固的不同学习环节,选择性地使用学习资源,让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延伸服务,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尤其要关注课堂学习进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对错论证、思维归因、观点碰撞中,发挥生成性资源的作用,拓展课堂容量,让课堂回归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本真,呈现学生生命成长的精彩。

六、训练由单一向分层转变,满足个性学习需求

即课堂训练内容变单一相同为分层设计,课堂训练方式变同时同步为同时异步,课堂训练目标变整齐划一为保底弹性。传统课堂的训练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全体学生练习相同的题目,缺乏拓展和提高,课堂常常出现优等生完成训练任务后没事干,学困生完不成任务的尴尬局面。进入改革深水区的语文课堂倡导训练的分层设计与实施,即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应课堂学习目标,针对全班学生的学情,设计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训练题目,题目的设计要贯穿逐层提高的理念,按照基本知识点、知识应用和拓展延伸的思路,设计判断、填空、选择、实践操作等不同类别的题目。课堂学习过程中,基础性训练题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以实现课堂学习的保底目标;拓展性题目是让潜质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题目的前提下逐题去做,使学生们跳起来“摘桃子”,增强学习的挑战性。

七、备课由教法向学法转变,实现会学乐学目标

传统课堂教师备课时,考虑最多的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现状之间找到自己讲授的策略,即对“讲什么”“怎么讲”进行设计,备课的立足点是教师的讲授,也是教师重视对知识结论的输出和学生对知识结论的输入,忽视学生的思维、潜能和情感的培养。备课时教师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教学内容整合不足,学生现状分析欠缺,设计出的教学方案只包含教法、知识与教的流程,忽略了目标设计、资源准备、学法预设、学路设计、时间预设等学生学习力培养的元素,也就没有生命、生活、生长的痕迹。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就是要在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学习的流程、内容、方法、评价和指导策略,凸现以知识为载体、学法为关键、素养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启智与养德并举,让课堂不仅是学会知识、培养技能的场域,更是唤醒意识、培育兴趣、训练思维、渗透价值的阵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状态和方法习得,用学习目标引领学习活动,用任务驱动学习目标的达成,用训练检测目标的生成度,从而实现由学会向会学乐学的转化。

理念决定行走,策略决定路径。教师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从改变个体的行走细节入手,不断反思、完善和更新,在继承与扬弃中探索实践,自己的教学会从规范迈向智慧,在成长学生的进程中成长自我,取得教学相长的实效。

(责任编辑 周子莹)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资源目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