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2019-09-10胡广燕
胡广燕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ICU患者86例,其中43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改良预警评分和护理标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改良预警评分(MEW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其MEW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在ICU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有效改善预警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ICU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改良预警评分;护理标识;ICU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前言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极易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其护理中,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症状,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改良预警评分是针对危重患者症状的一种评估量表,其能够在早期识别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其潜在因素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86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期间住院的ICU患者中抽取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28~73岁,平均年龄为(46.69±5.47)岁;其中急性中毒5例,心肌梗死11例,脑外伤13例,慢阻肺10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29~75岁,平均年龄为(47.18±5.84)岁;其中急性中毒4例,心肌梗死12例,腦外伤12例,慢阻肺10例,其他5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两组数据上差异成均衡化分布(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含脉搏、血压、心率等指标监测、生命体征监护、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注意事项指导、体位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ICU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1)改良预警评分:制定预警评估量表,对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提高ICU护理的针对性和个性化。(2)护理标识:首先制作护理标识,其主要以显示患者临床信息为重点,不同疾病患者的护理标识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对于药物过敏患者,将药物过敏标识置于患者旁边,以提醒医护人员正确用药;对于建立输液通道患者,在其通道上放置标签标识,便于识别;对于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采用易发并发症标识,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改良预警评分(MEWS)以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分析。
改良预警评分:采用早期改良预警评分量表(MEWS)进行评估,其包含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排尿、血糖、血氧饱和度以及清晰程度8个评分项目,每项0~3分,满分为2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病情稳定性越差。
1.4统计学处理将86例ICU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SPSS20.0版本软件进行分析,住院时间、住ICU时间以及MEWS评分均以(x±s)描述,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n(%)描述,x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指标和Apgar评分观察组住ICU时间比对照组短,其MEWS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护理标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其能够显示出患者的病情、体质情况等信息,使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临床操作时减少风险因素。在ICU患者护理中,二者的应用不仅为护理操作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率。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43例ICU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用改良预警评分和护理标识,其中改良预警积分能够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评估,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因此,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住ICU时间、MEWS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ICU患者护理中,使用改良预警评分和护理标识能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有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降低预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