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陈文武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陈文武

摘 要:诗歌作为诸多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资源,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基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诗歌教学策略的优化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方法

诗歌是文学中的主要形式,其具有语言精练、情感丰富、韵律和谐等特点,在促进小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审美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挖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1、语言表现形式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设计中也不难看出,编者在选材方面也花费了许多心思。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教材选文中的儿童情趣。例如,低学段的诗歌在语言形式中表现出的儿童情趣:如《家》中“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全诗一共44个字,简单且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此外,诗歌的韵脚整齐和谐,如前四句的句式不仅相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符合了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求通过简单且充满趣味性的诗歌给学生带来快乐。

2、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在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动作或是心理活动描写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拉近与诗歌之间的距离。例如,在《雨后》中,“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一个被大人告诫过要小心摔跤的小女孩,内心里对于充满了在水里摔跤和打滚的向往,这是对儿童内心多么真实的写照。在阅读过程中不免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平时玩耍时,父母对自己的千叮咛万嘱咐,将生活与诗歌中的儿童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

3、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字联想画面,在情境中体验诗歌内涵。例如,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我想变透明的雨滴……我想变一条小鱼……我想变弯弯的新月……”文中一共出现了七次“想变”,且都是儿童所喜爱的事物,也正因为是儿童,才能够理解这些丰富且充满美好的想象。

二、尝试模仿诗歌创作

1、片段仿写

小学阶段的仿写指的是根据范文的结构和句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写。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歌有很多是结构相近、内容对应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背诵之余,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进行仿写。如模仿《水乡歌》的结构可以创作出“水乡什么多?桥多。千座桥,万道梁,桥梁一座又一座,处处彩虹水上飞”“水乡什么多,莲藕多,千朵莲,万只藕,装满一箩又一箩……”

2、原文续写

在经过一定地仿写积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拓展,不再要求结构和格式的相同,而是根据所学诗歌来进行创造性地续写。续写相较于仿写,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雨点》中,诗歌运用了四个擬人化的词语来将雨点分别落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中的姿态表现得惟妙惟肖,结合插图更能够使学生感受雨点的特征和姿态。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雨点”,主要学生敢于表达并用心创作,续写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随着日积月累和持之以恒的联系,一定能够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作品。

3、独立创作

在引导学生开始独立创作之前,教师需要确保学生的想象力已经得到了激活,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也有一定基础。这时开展独立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诗化。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层面,首先在审美意识层面上,学生要能够进行基本的诗歌鉴赏;其次,在创作意识层面,学生应能够立即进入到想象和联想状态,这也就是进入到了诗歌的创作状态。这两个层面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和启发,确保学生得以自由发挥。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1、引入游戏

结合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去进行体验、丰富情感、获得知识。例如,在《江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环节:第一步,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轮流诵读,然后评比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第二步,让小组内评选出的代表们来比一比,如朗读、背诵、齐读等;最后教师读第二句诗,让学生来扮作鱼儿在田间莲叶中玩耍嬉戏,融入情境之中体会小鱼的自在和快乐。

2、创设情境

小学生容易被生动形象地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善于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意境之中。例如在,《我们爱你啊,中国》中,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大中国》,然后通过投影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激情澎湃的导入环节,为接下来诗歌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在《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验春游,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的春暖花开之中。等到学习这首诗时,学生通过回忆春游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所见所闻,对于“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小鸟抖动彩翼,来这里搭筑窝巢”等诗句也会有深切体会。在《锄禾》中,教师同样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平时吃饭时是挑食、浪费的情况多还是光盘多。通过了解农民伯伯的艰辛与不易,使学生懂得每一粒饭都来之不易。

四、注重诵读指导

课程标准对于诗歌的诵读要求分别是“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以及“注意通过语调、韵律和节奏来体会作品内容及情感。”以第三学段为例,该学段中有四首现代诗和十一首古诗词,其中古诗词由于用字凝练、思维空间较大等原因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来感受古诗词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例如,在《所见》中,初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再读古诗,进入情景。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的画面,让学生体会牧童在牛背上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进而理解“振林樾”这种表现手法,牧童借歌声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喜悦之情,并让学生注意“振”要读出重音。之后划分节奏,在诵读时要读出悠然自得的语调,并揣摩牧童在捕蝉时的动作及神态变化。

综上所述,诗歌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极具价值的精神食粮,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灵活的诗歌鉴赏方法,充分发挥诗歌的魅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蔡德才.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7.

[2]詹静.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48.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