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研究

2019-09-10龚小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疼痛程度安全性

龚小倩

[摘要]目的:研究原發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02月-2018年08月)接收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n=90)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5,实施中医针灸)、对照组(n=46,实施西药治疗),对9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程度评估。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的价值显著,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时多伴有面部肌肉抽搐、疼痛等,为临床常见脑部神经组织疾病,该项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时疼痛程度较高,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达到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的目的。临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多实施止痛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太显著,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中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价值较高,故本次随机选择90例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合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5年02月-2018年08月)接收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n=90)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表),即每组样本数:45例。

实验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4-72(平均:58.0±14.0)岁;病程:2-46(平均:24.0±20.0)月;

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6-74(平均:60.0±13.5)岁;病程:2-44(平均:23.0±21.0)月。细致分析、对比2组(n=90)基础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中医针灸,主穴:印堂穴、神庭穴、人中穴、风池穴、天柱穴、外关穴、合谷穴,第一支痛患者,配以攒竹穴、阳白穴、丝竹空穴等;第二支痛患者,配以太阳穴等;第三支痛患者,配以地仓穴等。选穴结束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毫针自太阳穴后进针,得气后留针,在留针期间叮嘱患者切勿讲话,以免损伤血管,随后使用泻法对其余穴位进行针灸,留针30min次,1天欣,治疗4周。

对照组:西药卡马西平(国药准字:H35020778;生产企业:厦门星鲨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剂量:0.2g欣,3次厌;服用方法:口服;)治疗,治疗4周。

1.3分析指标

1.3.1临床总有效率评估:以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评估,(1)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疼痛完全消失;(2)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疼痛减轻且患者可耐受;(3)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疼痛物变化或加重消失,患者无法耐受。

1.3.2疼痛程度评估:参考数字模拟法评估,分值:10分,得分、疼痛程度呈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计量资料(包括:疼痛程度)用t、平方差[(x±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包括:临床总有效率)以卡方(x)、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疼痛程度90例患者疼痛程度评估,详见表一。数据显示: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2.2临床总有效率9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评估,详见表二。数据显示: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较急,伴有剧烈疼痛、面部潮红、瞳孔散大等症状,临床现阶段尚未确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具体发病原因,中医学将该项疾病归于“偏头痛”范畴,且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变部位位于头部,使由外感邪气、情志失调等引起,故临床治疗需遵循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原则。

中医针灸对疏通经络有极高价值,本次治疗在选取主穴基础上,根据其具体疼痛部位选择次穴进行针灸,到达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疏经通络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针刺三叉神经,有效阻断大脑神经异常放电现象,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的目的。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1周、4周疼痛程度为2.35±0.42分、1.02±0.26分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刘翠龙等相似性较高,刘翠龙研究证实中医针灸应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不仅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还具有极高安全性,这与本次研究一致,故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价值得到证实,主要由于针灸通过对特定穴位针刺,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与此同时对改善各经络的血流、走向,改善疼痛程度。

综合上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的价值显著,对降低治疗后疼痛程度有极高价值,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疼痛程度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