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教育初心,培育核心素养

2019-09-10周文青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立德法治道德

周文青

2018年10月,泰安市第三届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优质课评选在新泰青云中学举行,来自全市的18位选手参加了比赛。这是泰安市在部编教材启用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的一次现场课堂大赛,课堂面貌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18节课课堂教学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为观摩教师献上了精彩的教改盛宴,对于推进新课程、新理念实践,引领一线教师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德育为先,彰显育人功能

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课,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是其基本宗旨。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的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標准(2011年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三维目标第一位,明确告诉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是育人为本、立德为先。毋庸置疑,18节课形神兼备、文道统一,体现了部编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和能力这一点,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塑造民族精神气质和国家思想根基的格局,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新人的积极担当。

二、释放学生学习潜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理念是课堂效果的分水岭。教师成“导师”,学生成“学者”,教材成“学材”,课堂成“学堂”,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和课堂模式根本性转变,成为本次优质课比赛的鲜明特征。

(1)教师心中有学生,课堂中心有学习。两天半的比赛,教师角色明显转变。课堂重心明显转移,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迈进,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学习,学生尝试在先,教师引导在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共同感知、共同探讨、共同理解、共同建构的学习共同体。

(2)学法发生转变,课堂实现转型。今天的课堂需求是什么?本次大赛告诉我们: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中心的,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是让学生有愉悦与成功等获得感、幸福感的课堂。寓学于乐、容问于学。

三、学习回归生活,教学贴近实际

本次比赛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大量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时事,课堂像一道道“开胃菜”,接地气、不俗气,使学习变得非常有意义。

(1)新。“一招鲜,吃遍天”,上课也一样。本次参赛教师注重在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紧扣时代脉搏、融入时事精髓,创新层出不穷。如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国梦、微视频、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系统等例子,内容典型,形式新颖,使课堂活色生香,切实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

(2)近。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喜欢了解自己周围有关的人和事。比赛选手积极挖掘大量学生家庭、学校、社区,同学、老师、朋友的身边事例甚至事自己亲身案例,凸显“用生活来教育”理念,使学生倍感教师的亲和力、课堂的感染力、事理的说服力。肥城市刘翠萍老师拿自己说事,像同学们介绍了“我心目中的我”,启发同学们思考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自己的。

四、风格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

(1)教学设计规范,教程环节清晰。参赛教师以“更方便学生学”为出发点,科学整合教材,尺水兴波。独创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重要的智力成果。教学环节清晰,普遍把教学内容分割为3-6各模块,每个模块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目标,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课堂推进层层深入。

(2)融合三维目标,凸显教学风格。参赛教师注意设置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层次丰富、难易适度,兼顾情感、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要求。课堂在培养能力、立德树人、净化人心、唤醒人性方面尤为突出。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主动思考的深度、有效学习的程度十分显著。比赛中,学生多次出现针锋相对的辩论场面、出人意料的奇思妙答、发自内心的阵阵笑声、情不自禁的热烈掌声,这些都是我们期盼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样态。当然,教学无止境,白壁亦微瑕。本次大赛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教师在漫长的课改道路上不断改进与克服。

猜你喜欢

立德法治道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跟踪导练(五)(2)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