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开衫,大学问
2019-09-10徐雅雅
徐雅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而3~5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在各种自理能力的学习中,穿开衫是其中较难掌握的一项能力,并且开衫是孩子生活中使用率较高的服装,因此学会穿开衫又是孩子自我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仔细分析《纲要》中对孩子穿衣服能力学习的目标,小班要求学习自己穿脱,中班要求能独立有序地穿脱,大班则更多地培养整理、根据冷暖增减衣服等习惯。再分析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小班孩子已能掌握各种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中班孩子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动作质量明显提高,大班孩子则能完成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综合这些能力要求与发展特点,再来分析开衫服装设计的特殊性,它的前襟分开,穿的过程中需要孩子拥有一定的动作质量,但又不是高难度的动作,而其前面的纽扣或拉链设计又需要孩子能够较好地完成一些精细动作,因此更适合中班孩子进行学习。
确定了适合穿开衫的合适年龄段后,我们开始收集中班孩子穿开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存在问题——花样百出成难题
(一)向人求助示弱型
当教师提出穿开衫的要求后,这类孩子基本上还没尝试就向教师或成人求助,约占班级总数的25.9%,他们求助后,如果教师立刻帮助,还会呈现增长趋势。
(二)努力尝试出错型
这类孩子大多能自己努力尝试穿开衫,但穿开衫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
1.正衣反穿。这部分孩子穿开衫时经常出现正反穿错的情况,开衫内层朝外,正面却朝里,这类情况较多,约占44.4%左右。
2.上下倒穿。有的孩子穿开衫时会出现领子朝下而下摆却在上面的情况,这类情况出现概率相对较少,约占11.1%左右。
3.前后倒穿。这类孩子穿开衫时,衣服背后朝着胸口,开襟的前面却穿到背后,这类情况出现的概率约占3.7%左右。
4.麻花绞穿。这类情况前后、正反、上下都没错,但背部绕了一圈,出现麻花绞的状况,约为14.8%左右。
5.内衣缩袖。穿好开衫后,许多孩子会反映不舒服,仔细观察,原来内衣袖子缩进去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需要成人帮忙拉出内衣袖子,甚至可能需要将开衫重新脱掉再穿过。这类情况也比较常见,约占37%左右。
6.纽扣错位。这类情况一般都出现在使用纽扣的开衫上。孩子们会出现上下纽扣对应错误,或上下扣全部上(下)移一位,或其中一两颗移位,其他则仍是正确。这类情况较常见,约占62.9%左右。
二、原因分析——针对问题找原因
(一)习惯伸手“我不要”
因各种原因,部分孩子习惯成人的帮助,一提起穿衣,就条件反射地告诉自己“我不要穿”“我不会穿”,从而习惯性地向教师、家长求助,缺乏自己独立尝试、完成的意识。
(二)不懂方法“我不会”
1.随便错穿——怎么和妈妈穿得不一样?这类孩子平时比较马虎,不会认真去想我应该怎样穿,也很少观察开衫特点,穿时随意,穿好后才发现自己穿错了,有的甚至教师提醒后还不知道自己穿错了。
2.不会分辨——正反前后搞乱了。这类孩子穿开衫前也会观察,但不会分辨开衫的正反、前后、上下等,穿好后是否正确看运气。
3.不懂穿法——这个我可怎么穿?这类孩子在观察时能正确指出开衫的前后、正反等,却不知道正确的穿法,因此会出现如上下错误、前后穿反、麻花绞等各种状况。
三、调整策略——小菜一碟来搞定
(一)兴趣激发——化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也是我们所有策略中的开路军。
1.主动第一步——快乐尝试。
运用孩子喜欢的外在刺激物或方法,鼓励他们勇敢迈出学穿开衫的第一步。
(1)诱人的奖品。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与爱好,挑选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品,如好吃的食物、好看的装饰、酷炫的贴纸等,只要愿意尝试,就可获得奖品。在奖品的诱惑下,孩子基本都能迈出自己尝试的第一步。
(2)甜蜜的奖励。情感奖励是除奖品之外有效激励孩子勇敢尝试的特殊方式,如一個拥抱、一个亲吻、一个表扬等。这种奖励可以给孩子心理上极大的满足,甚至能比奖品发挥更好的效果。
2.主动第二步——努力进步。
愿意尝试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不会穿、穿错、成功。前两种情况因为受挫,若没有适当的处理方式,这些孩子依旧会回到依赖成人、向成人求助的被动面。而成功的孩子享受短暂的成功体验后,若没有正确引导,也可能会打回原形。因此,孩子乐意尝试后要设法让他们主动地更进一步,从被动尝试转化为真正的主动行为。
面对前两种情况,我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登上华丽的宝座。中班孩子正是爱幻想的年龄,稍加装饰的“宝座”能满足他们对公主、王子梦的遐想。最初阶段,只要孩子能坚持尝试自己穿开衫,几次之后就可以戴上皇冠,登上宝座,成为心中的公主或王子。为了登上宝座,孩子们即使觉得穿开衫困难重重,基本上也能努力坚持几次,正是在这几次的坚持中,他们穿开衫的能力不断提升,慢慢步向成功。
(2)攀登成功的高峰。配合华丽宝座的实施,我们设置了穿开衫竞赛墙,采用阶梯前进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孩子每登上一次宝座就可在竞赛墙上前进一步,直至攀上最高峰。这种方式使孩子每一次登上宝座的机会都有了更为具体、直观的目标与价值体现,促进了孩子进一步尝试的积极性。
3.主动第三步——成功体验。
随着孩子们尝试机会的增多,他们的成功率也在不断增加。为此,我们给获得成功的孩子提供了一个体验的平台——做“小老师”,这也源于家长反映、孩子游戏中对做“小老师”的渴望。当一个孩子能够自己正确穿好开衫后,就能受邀做“小老师”,去教其他还没学会的孩子,这一措施很好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及认真的态度。
(二)方法学习——变自卑为自信
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孩子获得成功的最大保障,学会后的成功体验也能让孩子从“我不会”的自卑转化为“我很棒”的自信,并且影响到孩子其他能力的学习与发展。
1.内在学分辨。
学习穿开衫,正确分辨前后、正反、上下很重要,我们的学习就从正确的分辨开始。
(1)标记小帮手
中班孩子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借助标记,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分辨开衫的上下、前后、正反。
①自身标记。许多开衫本身就有明显的标记,如图案、拉链、纽扣等,可以引导孩子运用这些本身就在的标记进行分辨。前后的分辨最简单,纽扣、拉链、分开的两片前襟就是最明显的标记,孩子基本上不会分辨错误。但在穿的过程中,摆放方法错误很容易导致穿错。因此正确分辨后,我们的重点放在根据穿衣方法合理摆放开衫上,这就需要结合下面学穿开衫的方法展开。衣服上的图案、袖肩的连接处等是分辨衣服正反的主要依据,如图案在里面、袖肩的连接处有突出的边(特殊处理成反穿样式边的除外)等,就说明衣服穿反了。
②外加标识。这类标识主要帮助孩子分辨衣服正反。有的孩子衣服上没有图案,袖肩处的边对中班孩子来说则有分辨的难度,因此需要请家长或教师在衣服上做一些明显的标识,如缝上去的图案、临时贴上去的小标识等。
③细微区别。穿开衫时出现上下倒穿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对开衫的领子和下摆分辨不清。有帽兜、领子的开衫,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清晰分辨,问题不大,最容易出错的是没有领子的开衫,我们使用的主要分辨方法有找商标、比长短等。领子处有商标的衣服很好分辨,没有商标的开衫,我们则引导孩子比较上下的长短,一般短的是领子,长的就是下摆。
(2)儿歌来助力
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帮助孩子记忆上述各类分辨方法,我们将不同的分辨方法编进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借助孩子对韵律性、游戏性儿歌的喜欢,巩固对开衫的分辨能力,如“上面边、下面边,两边碰面比长短,短的在上是领子,长的在下是下摆”等。
2.外在学方法。
学会正确分辨后,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及兴趣特点,尝试了一些有趣的方法,引导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穿开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穿开衫
①帽兜稻草人。帽兜是孩子穿开衫的最好道具。结合稻草人游戏,我们引导孩子将帽兜先套在頭上变成稻草人,再将双手依次穿进袖子。这一方法比较直观易懂,孩子能很快掌握。
②国王的宝座 。这种方法比较受孩子欢迎,穿开衫前,孩子将开衫披在椅子背上,然后坐在椅子上,两手伸进披在椅子上的开衫袖子中,衣服就穿好了。方法挺简单,结合了国王宝座的游戏,孩子们完成后就如国王穿上了新衣,自我感觉良好。
③倒立大翻身。这一方法是指将开衫背面朝下先放在床上或桌上,人站在开衫领子处,将两手伸进开衫袖子后将开衫提起来,再从脑袋上穿过去,开衫就穿好了。所有方法中,这一方法失误率低、效果好,但因平时穿衣服习惯领子朝上,因此孩子不太习惯站在衣服的领子处穿,不过尝试几次并取得成功后,孩子们也慢慢地习惯并喜欢这个方法。
④拉紧不松手。这是针对内衣袖子缩进去的情况使用的方法。要使内衣袖子不缩进去,就需要孩子穿开衫时将内衣袖子拉紧,但许多孩子并不能坚持拉紧直到钻出开衫的袖子。为了让孩子习惯这一方法,我们引导孩子讨论内衣袖子包在手臂外面像什么。中班孩子想象力较丰富,有的说手臂是火车里的客人,内衣袖子就是外面的车厢;有的说内衣袖子就像香蕉皮等。结合孩子的想象,我们想出了“钻山洞”“过山车”等游戏,引导孩子紧紧拉住外面的“车厢”“香蕉皮”等,直到钻出山洞、乘完过山车再放手。好玩的游戏提升了孩子拉紧内衣袖子的意识,效果明显不错。
(2)扣纽扣
孩子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会扣纽扣、纽扣与洞无法正确对应等。针对不同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方法。
①找朋友、钻洞洞。不会扣纽扣,我们就让孩子把纽扣当成小朋友,一手捏住纽扣,一手抓住纽扣洞,让纽扣小朋友侧身钻过洞洞,再从另一边把纽扣小朋友拉出去,纽扣就扣好了。
②有次序、不扣错。中班孩子扣纽扣时洞洞会对错,并不是不会一一对应,而大多数是受视线限制,目光看不清所有的纽扣与洞洞,这一限制越到上面越明显。因此,我们运用从下到上一一对应找朋友的方法,引导孩子先找到最下面的纽扣和洞洞,对应扣好后,再寻找上一个纽扣和洞洞。这样有次序地从下往上一个个对应,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孩子扣纽扣时对应错误的情况。
四、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
说起教学,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集体教学。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一日生活即教学,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教学的契机。小开衫,大学问,在学穿开衫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这些都是在单一的集体教学中达不到的。
1.劳动真快乐——体验成功。学习穿开衫的过程中,孩子从不愿穿到尝试穿,从不会穿到慢慢地掌握方法,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进步,这一不断进步的过程给了孩子无数成功的体验,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做事、参与劳动的快乐。
2. 我能自己来——增加自信。“我能”“我会”一直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学习穿开衫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慢慢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信,更积极地尝试学习其他本领。
3. 同伴能互助——提升交往。学习穿开衫的过程中,我们提供了许多同伴间交流、互助的机会,如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建议等,同伴间的交流多了,交往能力也获得了较好的提升。
4. 一一来对应——认知发展。穿开衫时,孩子们扣纽扣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练习,孩子们需要关注纽扣与洞洞的位置是否对应,一个纽扣,一个洞洞,进行对应匹配,既学会了穿开衫,又轻松地掌握了这一认知。
5.观察与分析——能力提升。穿开衫时,孩子们要学习观察衣服的特征,关注衣服上的各种标记等,分析其正反、前后、上下,观察、分析等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6. 轻松穿开衫——学会自主。
不会穿开衫的孩子比较多时,孩子们大多会求助教师,而在教师的帮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等待时间。孩子们基本上能够自己独立穿开衫后,他们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大节约了等待时间。
(二)思考
1.能力差异的互补。因为环境、教育、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孩子间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我们能够运用哪些方法使这一差异得以互补,既不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家园配合的提高。孩子并不是每天都会穿开衫,因此幼儿在幼儿园中也不可能每天都进行练习,这就需要家庭的配合与引导。在我们的尝试与观察中,发现家长积极配合引导的孩子穿开衫的能力提高较快,而家庭不太关注的孩子进步就较慢。如何引导家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配合引导孩子学习穿开衫,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