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2019-09-10刘璟

家长·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珠子表象数感

刘璟

我首先对“数感”理论发展及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教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积累经验,表象启蒙,夯实“数感”基石的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动手操作,拓展思维,促进数形相融的教学策略,对增强小学生数学“数感”培养进行了策略分析,期望能够给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一、联系生活,培养兴趣,构建“数字化”学习思维

灵活解决数字间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数感”为基础,将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通过积累社会经验,夯实“数字化”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数字过程中感受“数感”培养历程,唤起小学生数学学习经验,激发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感叹超市收银员娴熟的计价能力,而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往往遇到相关数字问题时就会提笔验算,这种程序化的教学现象阻碍了学生“数感”的培养,造成小学生计算及口算能力差异化明显。教师可以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由教师带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参与日常教学用品的购物活动,以指派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独立完成找零和记账工作,最后由教师进行统计,看有没有出错的学生,并在现场及时更正。由此,通过参与找零和记账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数感”,还能够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的敏感程度。

在我国长期教学改革历程中,根据教学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解决措施,希望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然,“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在社会生活中积累学习经验,注重体验。在日常“数感”培养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规范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联系社会生活,发掘“数感”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学生数感学习思维。

二、积累经验,表象启蒙,夯实“数感”基石

社会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应将课堂教学理论充分融入社会生活中,并将融合的知识体系进行内化,更好地掌握知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数感”至关重要,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通过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建立表象,才能够打牢“数感”培养基石。

例如,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環节,由教师出示对应的体育馆主题图,随后进行提问:猜猜体育馆有多少人?有的学生回答3000人,有的则说5000人。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形式猜人数,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和阅历,让学生主动感受到了比100大的数字,当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100人的表象以后,教师开展引导教学,学生就会结合社会经验把“100人”作为计数基准,通过主题图,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再比如,对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行教学,构建“拨珠子”教学模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模式展开“数感”培养教学。首先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谁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随后展示1000只鸽子的图片,又提问:“1000只鸽子肯定要比100只鸽子多,但是为什么在计数器上的一颗珠子就可以代表1000呢?如果珠子拨在百位或者十位上,会表示什么呢?”以此借助计数器上的珠子进行表象启蒙,实现了由具体到表象的过程,学生同时还学习到了进位制,深入理解了相关的计数单位。不同位置珠子代表不同位值,不同数位的珠子代表的数字大小也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建构十进制主要关系。建立表象的过程就是夯实“数感”基石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以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通过构建现实生活问题,建立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系统性的“数感”培养教学理论。

三、动手操作,拓展思维,促进数形相融

小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可通过具体的思维丰富实践活动内容,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建构良好的数学关系提供理论发展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动手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收获学习成就感。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对数学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真正了解数学计算的实际意义及应用效果,在多样化的实践结果中进行交流和反思,进而拓展教学思维,感受“数感”培养教育意义。

例如,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利用PPT教学课件呈现出圆点图,并向学生提问:“图中共有多少个圆点呢?”并引导学生动手圈一圈,可看出学生每100为一组进行圈画,每一列是10个,圈出10列就是100。教师提问:“圈好以后还剩多少呢?”学生回答还剩35个,教师回应“像这样,两个100加一起,再与35结合,就是235。”教师接着问:“可以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的组成吗?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这个数呢?”一系列提问过后,学生能够发现读写数过程中的特点,从而加强实践练习,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拓展学习思维,加强“数感”培养理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数学语言,结合直观的图形或者基础理论知识,将“数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象化等。

再比如,为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应在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小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从10个小正方体到100个小正方体,再到1000个小正方体,在整个数数的实践过程中,数的范围由100扩大到1000,学生充分结合现有的理论经验,加上实践的结果,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直观的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数感”理论的培养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认数的过程也是“数感”培养的过程,因此不同的认数方法和模式关系到“数感”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保持学生充足的学习热情,加强和创新“数感”培养理论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实现“数感”基础理论培养及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责编  唐琳娜)

猜你喜欢

珠子表象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表与里
表与里
巧分珠子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纸珠子
透过表象看公式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