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政府公信力的理论基础与存在前提
2019-09-10仇鹏娟
仇鹏娟
【摘要】:政府公信力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信”的理解和政府价值的追求。对政府公信力的理论研究和 实践探讨是辩证统一的,现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尤其需要深刻的理论前提予以支撑和指导。笔者在借鉴国 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了政府公信力的理论基础,并对政府公信力的存在前提进行了研究 和探索,以期为现实情境中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提供必要前提与基本依据。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理论逻辑 基本前提
一、现代政府公信力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科学领域,任何一种事物产生、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必然遵循一定的理论逻辑。政府公信力背后有着深远的理论来源,并以此为支撑存在和运行。这些理论是决定产生政府公信力状态和程度的首要基础,更为政府公信力運行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阶级冲突理论:公信力来自于强制
从阶级冲突论的角度思考,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这种逻辑中的国家是公共权力的强制垄断者。政府依靠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手段,系统地、合法地使用强制力。阶级国家的政府一开始因为没有得到大多数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所以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合法性。然而无论什么性质的政府,在成立之后都必然获得一定的公信力,哪怕只是少数派的或强制的公信力。但是,暴力手段本身无法为国家赢得合法性,强制力长远看来往往会给政府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非暴力强制的其他手段是政府获得公信力的首选。
(二)社会契约理论:公信力来自于守约
“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这表明了政府建立在公众的共同意愿基础上,公众对政府的完全信任是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契约关系的基础。伴随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 展,公众已经普遍接受了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社会契约关系,政府是社会公众共同意愿下履行契约的代理者这样的思路。
(三)有限政府理论:公信力来自于限制
有限政府理论在政府公信力的产生和巩固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的: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意志的执行者,本身具有公共的不可侵犯性,这首先为政府公信力的产生提供了权力基础和制度条件。另一方面,政府公信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政治环境。有限政府理论主张政府本来就不是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而是作为市场和社会的有效补充,为公众提供市场和社会无法保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公众对政府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向,也可以更准确地衡量政 府绩效,政府也确实减少了产生公信力危机的可能性,使其公信力得以在有限中逐步提升。
(四)责任政府理论:公信力来自于负责
责任政府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理念支撑之一,责任政府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实践的基本特征之一。责任政府理论作为政府公信力的理论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必须通过自身负责任的行政行为执行和实现公共意志,积极地接受社会和公众对政府行为及其结果的评价,并根据评价及时调整和完善其社会义务和职责。
二、政府公信力产生与存在的基本前提
(一)政治合法性的获取
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最终和最重要基础就是政治统治者的统治得到社会最高限度的支持。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合法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口头约定的,而是需要通过政府制定制度、法律体现和保障人民意志来获取的。
(二)公共权力的制衡
公共权力制衡 汲取了先进的政治思想理论并在实践中通过以下手段得以实现:
1.以法律制约权力。法律对权力的制约首先依据法律具有其他任何手段都不具备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性。亚里士多德强调“法治应当 优于一人之治”,这种法律所特有的属性将政府置于严格的法律监督之下,并能够制度性的防范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格化。在民主制度下,法律是公众防范政府权力失范的有效工具,也是公众用以保护和主张自身权利的最有力武器。
2.以权力约束权力。权力制衡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约束行政权力的基本方法。民主制度下,任何一种权力都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赋予必然意味着权力的约束,即权力的制度性制衡。最为典型的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也是建立在中央和地方分权(地方自治)、国家和社会分权的基础之上。
3.以权利制约权力。以公众权利制约公共权力。公众可能成为制约公共行为的重要力量,从组织外部对公共权力施加制约作用,限制、阻遏公共权力的滥用。权利制约权力是一种民主性质的制约机制,其根本前提是承认公众权利,最终目的是 保护公众权利。这种制约形式只有在民主社会中才能实现。
4.以监督限制权力。任何对权力的制约都需要路径支撑,限制行政权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权力监督。
(三)政府能力的认可
自政府产生以来,政府的执政能力始终是判断政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评判一个政府的能力是以政府自身具备的能力与公众对政府能力的认可这两个参照体系为标准的。以政府作为参照主体来看,政府能力是其作为社会利益群体代理主体实现职责的能力。以公众作为参照主体来看,政府能力是满足社会利益群体价值预期并赢得信任的能力。
(四)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确立信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伴随人类社会而产生。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信任关系的类型总是依据国家的治理模式和社会秩序表现出相应的不同形式,这种区别表现是为了与社会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相适应。在政府信任关系由习俗型向 契约型转换的过程,实现了政府从对公众怀有戒心到主动谋求公众信任的社会变迁。而伴随服务型治理模式日益成为国家治理模式的主流,政府的公信力来源必将建立在政府同公众合作互提,更是现代政府构建公信力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2】卢俊.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4.
【3】彭兵.论公共权力的制衡[J].理论月刊2007 (3):34.
【4】郝玲玲.政府公信力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