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守正再创新:中学展开家风建设教育的理念飞跃

2019-09-10谢作俊

天津教育·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风中学生道德

谢作俊

优良家风是产生于家庭生活的,对家庭成员言行具有指引性和规范性,具有代际传播价值的积极、正面、稳定的家庭风气。优良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涵育中学生优良道德人格,促进中学生道德社会化,推动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效果是中学教育难以取代的。对家校共育而言,优良家风既为其协调推进提供氛围与条件,又是家校共育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当前,家风教育存在观念淡化、功利化取向明显、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家校聚力意识不足的问题。破解家风教育困囿,中学必须以观念更新直面家风建设教育的时代命题,积极组织家长、学生读经典、学理论,深化思想交流,主动开展寻构家风教育的实践活动,引导家长、学生共建家庭愿景,真正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一、优良家风所蕴含的道德教育价值

优良家风能够涵育中学生优良道德人格,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道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对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影响巨大,参与决定了中学生对善恶是非的价值判断,并由此形成了特定的道德情感。优良家风会使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正确的道德动机与坚定道德意志,促使中学生健康成长。中学生多是12~17岁的青少年,他们的道德人格具有独特性,其涵育深刻影响着中学生未来的道德趋势,对中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关键性作用。家风既包含有声有形的言传身教,也包含无声无息的氛围影响,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没有的亲和性,起始于襁褓摇篮的早期性,以及一以贯之的终身性。首先,基于家庭这一“血浓于水”的纽带关系,使得良善品性可以在好的家庭环境中形成;其次,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期的优良家风教育就已经对中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再次,无论孩子经历的教育场所如何变化,家庭始终不可脱离,优良家风对中学生的影响伴随生命始终。

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实现道德社会化。优良家风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面社会情感,推进其道德成长。中学生处于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关键期,其道德成长之路也是实现道德社会化的旅程,在此过程中,初中生不断将外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家风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其传递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尽管当代中学生存在个性十足,意志品质薄弱的问题,但父母是其情感的源泉,中学生基本对父母具有无条件的信任与依赖,相比于中学校园里教师的三令五申、谆谆教诲,父母的以身作则与榜样力量对中学生的影响更加强大、也更令人信服。优良家风是社会主流风气的缩影,例如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等,虽然不会被父母常挂嘴边,但也会将诚实守信等品格作为对孩子的要求。优良的家风通过按照主流社会价值观要求,对中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进行调节与规范,最终使其成为更好的“社会人”。

推动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无论商人家庭、干部家庭,还是工人家庭、农民家庭,都具有属于本家族文化的家风特色。正因如此,家风建设教育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催化剂。尽管中国古代讲求的“三纲五常”已经过时,但是父慈子孝、仁义礼智信等,迄今依然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行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也决定了家庭成员在情感、物质关系上的和谐程度。优良的家风要求父慈子孝、仁义礼智信,在这样的家风沐浴之下,中学生就会与人为善、至真至诚,相反,在不好的家庭中成长,中学生就很难做到与人和睦相处,甚至会从某些家庭成员身上沾染反社会行为,对其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危害社会和谐。此外,优良家风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稳定、积极的正能量,通过家庭成员相互传递、相互影响,自然而然会成为中学生的价值诉求,成为其未来人生道路的指明灯。

二、当前家风教育现状

家风教育观念淡化。当今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尽管家庭仍是社会基本组成,家庭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也变得更强,但是家庭内部关系、结构、功能却因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而悄然改变,我们必须承认,家风教育观念淡化也在其中。在2014年央视推出“家风”系列主题报道之前,“家风”一词已经很长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传统家庭重视基本道德观念,而今天的家庭更加注重平等互惠的利益观,这使得家庭成员关系、家庭观念都变得较为淡漠。在农村社会,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大量农村原生态家庭被拆解、被改变,家庭教育的主导和对象缺乏,家庭生活模式被迫转型,家风教育失去了根基;在城市社会,比邻、同事、朋友等关系往往依附于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人们忙于拼搏奋斗以改善经济条件,因此忽视了家风教育,中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频频发生。特别是今天的中学生,多是备受宠爱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长辈的宠爱使他们容易沾染不良风气,出现社会失范行为。

家风教育功利化取向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文化、价值观一股脑涌入我国,导致了家庭道德伦理滑坡,并体现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家长的道德素质和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孩子,家长在“分数唯一”的价值取向上培养孩子、督导孩子,忽视“德”的养成,自然会使家风教育被遗忘,例如很多家长只关心成绩,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采取不闻不问、或迁就姑息的态度,不仅造成与子女的关系疏远,还会使孩子出现厌学、自私、任性等不良品质,甚至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路;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自己的理想加在孩子的身上,耗费大量的金钱让中学生参加各种不喜欢的培训机构,这些“问题家长”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家风教育功利化的取向,及其对孩子为人处世、德行品质的不良影响。可以说,当前的家风教育被严重狭隘化,而且带上了太多功利性色彩,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离开中学,进入大学后却在人际交往和道德品质上面临严重困扰的原因。

家风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在家风教育方式上,很多学校和家庭普遍存在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的问题。很多家长空有家风教育意识,却不知道如何发挥家风教育价值,采取过度保守型、专制型的做派,对中学生天性释放形成了極大制约,甚至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出现隔阂。这是因为家长过度要求孩子,把关注点延伸到了孩子的交友、集体活动,限制了中学生的个人空间,例如有的家长甚至直接拒绝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这不仅会使中学生容易产生孤僻性格,也会使其视野狭窄、思维缓慢,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很多学校重成绩、轻家风,不愿不会不敢同学生家长交流,任由其保守型家风教育或放任型家风教育蔓延,片面地认为学校只负责成绩、不负责教养,更谈不上对家风教育提供帮助了。

家校聚力意识不足。家风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还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融合,同向发力,是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工程。然而当前家校聚力意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家风教育的质量,家庭教育和学校引导的配合度亟须改善。在我国,传统家风教育就缺乏学校的身影,到了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参与家风教育也十分少见。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明显分界,将孩子托付给学校,学校就要全权负责,当中学生回归家庭,学校就不再过问,除了考试成绩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内容能够引起家庭、学校沟通交流的兴趣了。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家庭与学校的一致性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尽管家庭教育是家风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更多起到保证、引导和支持作用,但良好的家风教育来之不易,必须强调家校聚力。

三、中学展开家风建设教育路径选择

家风教育事关中学生健康成长,事关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必须强调中学在家风建设教育上的责任,以观念更新直面家风教育的时代命题,真正做到家校共育,破解当前家风教育面临的困囿。

组织家长、学生读经典、学理论,深化思想交流。我国有重视家风教育的宝贵传统,一些家庭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家风建设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为此,中学应发挥自身权威性和影响力优势,通过家长会、交流研讨活动等,引导广大家长、学生学习家风教育经典,如《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等,从中去粗取精,摄取家风教育精华,有能力的学校,可以从中提出家风家训相关的核心思想和语录,将之编录成册,发放给家长和学生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诞生了无数有关家风教育的故事,也有着大量的名人家训,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蕴含着古人教育后代的思想——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必须为孩子提供良好优质的环境;同时,今天社会名流的家庭教育思想,也具有典型意义,如他们对时间管理的重视、对坚忍不拔精神的践行,都足以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深深震撼,并以其为榜样。

积极开展寻构家风教育的实践活动。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风,或清晰或模糊,或停留于长辈要求或真正有益于中学生成长。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向广大师生家长征集自己的家风家教故事,从中选取具有普适性、典型性的内容,作为传播案例,让家长和学生感受优良家风的魅力。为了帮助家庭更好建构家庭,中学应积极开展寻构家风教育的实践活动。实践是最好的导师,可以请父母与孩子回忆老一辈人对他们做人做事的要求,并归纳总结,找出中学生的“家风之源”,引导家长对家风教育有更清晰的体认;可以请父母与孩子回忆自己的家风故事,分析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无益的,共同探究“家风之形”。

引导家长、学生共建家庭愿景。在现代社会,传统家庭意识逐渐淡薄,家庭教育好的家长会根据现实需要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都是在生活中的碎片化指引,并没有约定俗成的“规则”,从育人的角度看,家风建设教育迫切地需要把家风升华提炼为“家训”,中学要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共同家庭愿景中成长。要对学生和家长提出寻构家风的要求,并基于此建立共同发展愿景,并根据中學生特点,以明确的发展目标总结家训箴言。家训箴言作为学生健康良性成长的原则,需要家长和学生定期回顾和检讨相关内容,并做到认真实践,学校要引导学生每日读家训、实践家训,在监督指引中引导他们实现更好成长。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家风中学生道德
跟踪导练(五)(2)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道德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