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分析
2019-09-10耿瑞芳
耿瑞芳
摘 要:基于小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授课为例,将教学力理论作为指导,系统分析了教学的五个环节,并用生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不停改进中,使得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教学生态;圆的周长;小学教学
引言:自从新课改后,强调数学教学要以数学活动为主,通过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人员,同学才是课堂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基于此认识,本文从授课实际情况分析,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课前准备、新课道路、新课教学、练习反馈以及课堂小结。所以本人对此五个环节顺序,以“圆的周长”为例,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态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一、课前准备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根据教科书的课程标准来确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比如:在“圆的周长”教学前,老师先查阅有关课程标准的内容,将其作为依据,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国产进行规划。在上课时,将这节课的标题在黑板上。同时开启电子版,播放相关课件,显示出“课前小研究”的题目。教师在进行讲课前要给同学提前发一张标题为“课前探究”的联系纸,让学生自行确定重点,在真实开始教学前,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完成情况,并一起完成圆的周长推导公式。很显然课前小研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让学是使用铁丝来测量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查阅关于祖冲之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完成对圆的周长的计算。这样的方法比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教学讲解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老师、学生、教科书以及周围环境都是此系统的组成部分,均会对这个系统有影响。先要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必须让每个环节的要点有只有发挥的空间,不可死板、僵化,不然会对别的部分有所干扰。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尤其是重视同学的作用,给他们足够的表现机会。
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开始,需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导入方法。比如:老师在导入时可以给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再发问:“想要画出一个更大的圆要如何做呢?其周长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会说“与圆的直径相关,”又会有学士说:“和圆的半径有关。”但课堂没有应有的秩序时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整顿。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局部的矛盾是不但不会让总体系统失衡,还会促进教学生态发展。课堂中学生的大喊不是刻意去扰乱课堂秩序,其体现的时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显示了学生的话语权。但是有部分老师会随着以往的经验及时整顿课堂纪律,认为学生是在故意扰乱纪律,而如此做是与生态教学理论不符合的,因此整齐的课堂是发挥不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的。
三、新授课教学
新授课教学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在“圆的周长”的授课环节,我们安排了一些3个项目的活动:其一,对课本P14中的插图与讨论题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其二,分组使用滚动法探究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其三,报告出研究结果并引导出圆周率。在记性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和其他学生互动交流的中去;在汇报阶段,每个小组都需派出代表三讲台,想全部学生讲授自己组的研究现状,之后给每个小组的景象打分。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直径半径与周长的定量关系已经有了十分清晰的了解。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图形加以探究。比如:在讨论插图和讨论题时,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求得圆的周长”再引导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化曲为直”,再让他们用滚动一周以及用绳子绕一周的方式来测量直径所得的分别为:2cm、3cm、4cm、5cm的圆纸片,同时将测量数据进行总结,并探究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四、练习反馈
初中数学在新授内容完成后一般会安排学生进行反馈练习,让其做有关练习题,并根据学生完成题目的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在“圆的周长”一节中,同样也有这个环节,主要活动有:让同学复述周长的推导过程;二是让学生完成上到最基础的圆的周长计算题;三是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同桌编写和圆的周长有关的题目给同桌做。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每个学生说出的题目都有所不同,却又不至于混乱,这种练习会因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变得更加完善和有效。
五、课堂小结
在此环节,不需要教师来梳理自己所讲的知识,而是用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完成,具体是每个小组排除代表,在班中做課堂小结,由其他学生做评委进行打分和补充。在讨论汇报中老师实时进行点评。这也就是说,可以让每位同学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所学内容的总结和整理以及巩固。
结束语
教学生态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新视角,需要老师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才能合理科学的做好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顾翠红, 段志贵.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24):97-97.
[2]陈新建.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讨——以《圆的周长》的探究为例[J]. 新课程(小学), 201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