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9-09-10曾宣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改革

曾宣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引言: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食品加工、运输、储存以及销售过程中的标准、法律法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是政府管理监督的主要依据,是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是国际贸易的共同准则。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中食品的安全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以及营养成分等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食品安全事件也随之升级,如何规范和保障食品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进行《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专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知识并且在从事相关行业时确保食品加工、运输、储存以及销售符合标准和法律法规。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现状评价

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记忆,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下就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教材内容明显滞后

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学生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全面了解食品标准的基础知识,熟悉标准以及标准化的定义,并且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学课,具有非常明显的先进性,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食品标准与法规》不仅要符合国内的要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更要与国际接轨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但就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现状来看,现有的教材往往滞后于国际上食品标准和法规,容易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困惑。

1.2、教学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少社会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理论结合应用的学课,单纯的进行食品标准以及法律法规教学就会显得十分枯燥和乏味。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无法安插丰富的案例分析,而教师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食品生产、加工、管理等环节基本的知识点和术语进行解释后,不进行这些知识点背后故事以及来龙去脉的介绍,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为了更好的配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不断反思现有的教学成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食品标准与法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学习效率提供保障。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多元化就是由单一向多样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反映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多元化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在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因材施教发展和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发展的需要,因此,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多元化教学突出应用型特点

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特点是需要突出该学科的应用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安排教学活动,增加社会实践以及实验等内容,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传播《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要点。

2.2、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过程应该根据职院校的教育规律和课程设置特点,从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入手,教学活动中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学习中,每一个章都有本章节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专业技能,增加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热点,整章学习完后会有形式多样的思考题,学生可以通过翻阅资料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探讨,有效的延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2.3、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立体化教学,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本和板书笔记,丰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构建出更加立体化的教育资源平台。教学课件、视频以及数据可等配套教材的使用,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表达《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内容,对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更强,并且也更容易接受,学习效率会明显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通过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老师的帮助和辅导,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路线,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学习,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才能使自己在自我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让《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有所成效,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希,杨婧娟,赵声兰,马雅鸽.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04)

[2]王光強,夏永军,艾连中.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探索[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8(01)

[3]王清,刘涛.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15(10)

[4]王光强,夏永军,艾连中.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探索[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8(01)

[5]崔丽伟,胡平. 多元化教学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 农产品加工. 2016(13)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创新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