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2019-09-10张秀丽
张秀丽
摘 要: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目前众所关注的话题,并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积极探索。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基本教学要求和迫切教学任务。本文简要探讨了五点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即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让化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就成为众所关注的话题,并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积极探索。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基本教学要求和迫切教学任务。以下拟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学习感悟促进素养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初中化学而言,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基本手段上说,教师要能够立足于教学内容特点及具体学情,适当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从形式上看,教學情境可分为语言描述形式、多媒体画面情景、现场演示情景等;从内容上看,最常见的有生活实例情景(即蕴含化学知识的生活现象或实践)、实验演示情景、化学故事情景等等。举个简单例子,在学习碳酸钠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现几个生活中利用食醋清除水垢的场景,这实际上即属于生活实例情境。由于类似的场景学生见过或接触过但又不能作出科学解释,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奠定有利基础。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的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特征便是教与学的交替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避免按着教案进行“独奏”,而是应将课堂视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交流之场。事实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教学原则,其作用和目的也正是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改后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呈现思路,并突出了探究性实验在知识生成过程中作用,其主要目的也正是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便于其自主探索学习,这可以说是新课改的基本体现之一。因此,教师应减少传统的以让学生识记和理解为目标的灌输式教学,而多采取新课标所倡导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去产生感悟。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更应重视这一点。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CO2的性质,在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一瓶CO2做完实验后让其思考:“塑料瓶为什么会变瘪?”一般同学都能想到是由于CO2溶于水。此时教师就鼓励大家大胆猜测:“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呢?”这一追问,点出了关键,学生会因此而猜想:“CO2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是不是与水反应了呢?”这时,再让学生向塑料瓶中滴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与滴入紫色石蕊的蒸馏水比较,观察颜色变化,这样很自然引入到CO2与水反应的探究上来。
三、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学过程应突出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特点。教师只有营造出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在此基础上以温和的态度、得体的语言及适当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气氛。初中生刚接触化学不久,而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定义、定理及规律又都是从大量的化学现象、过程及实验中抽象和总结出来的,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优化教学语言,以形象、具体、生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话语直达学生的脑海心田,便于其深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此外,深入浅出、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有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讲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时,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为一万米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直径为一厘米的一个小球,这样的比喻形象而简明,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便于其记忆。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指出,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在于,其在“学习中充分意识和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带来的欢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要达到此点,就必须多方面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并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使其闪光点得以显现,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老师善于启发式的教学,即以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例如滴管的使用这项基本实验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切实地理解和掌握,笔者在学生首次接触实物时先阐明了滴管的结构、原理、功能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反复训练(包括吸液、挤液、悬空放置、滴入容器以及放置和洗涤),在强调注意事项时,则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为何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挤捏胶头?为何滴管不能深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壁?为何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拿?等等。总之是要在讲清“应如何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讲清“为何这样操作”,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在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和探索找到答案后,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功的乐趣。
五、让化学问题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只有在贴近生活和现实的基础上,化学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生机与活力。形象性和启发性是化学问题生活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更有利于使学生切实进入化学情境。同时,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能够变枯燥为生动,变无味为有味,变无趣为有趣,使化学学习情境化和趣味化,从而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发展。例如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后,就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让学生根据燃烧的定义来分析灭火的原理,然后再结合生活实例提出关于促进燃烧的问题,过渡到助燃方法的学习环节。再如,让学生利用深红色的花瓣、萝卜皮做成酸碱指示剂,来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果汁、豆浆、食醋、啤酒等常见饮品的酸碱性,这种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很好地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五点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即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让化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新课改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抛砖引玉,尚望方家指教。
参考文献:
[1]何金火.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50):197-198.
[2]邢淑丽.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 时代教育, 2013(2):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