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到原点 追本溯源

2019-09-10涂坤芝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率列式原点

涂坤芝

摘 要:数学教学中遇到难题,可引导学生回到知识的原点,找出原型,追本溯源,化繁为简,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再利用同伴互助,开阔思路,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讲道理”的,理不通则法不顺。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这些孩子真是恼火,题目稍微变一下就不会做了……事实确实如此,很多同学一遇到稍难点的题目往往束手无策,此时,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回到原点,追本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回到原点,找出原型

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4-1/5)×4×5

看到这题,只有少数学生能正确解答,更多学生无法下笔,或者干脆写成1/4×4-1/5×5。讲评时,我先出示(1/4-1/5)×20,这是学生很熟悉的(a-b)×c=ac-bc的类型,学生解答起来毫无问题,接下来,我再将20分解成4×5变成(1/4-1/5)×4×5,质疑:这个题和我们熟悉的类型不太一样该咋办呢?学生回答: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于是,此题变成了(1/4-1/5)×20,这样中及中下水平的同学能顺利解答了。然后,再质疑,这个20是由4×5得来的,那如果直接计算(1/4-1/5)×4×5又该怎么乘呢?逐步引导学生回到原点,找出原型,明白可以直接用1/4和1/5分别乘4乘5,再反把积相减。

为了讲明1/4×4-1/5×5的算法错误,将(1/4-1/5)×4、(1/4-1/5)×5与(1/4-1/5)×4×5作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理解正确算法。

二、追本溯源,化繁为简

复习五年级上册的解方程时,我用X+3=9,X+1.5×2=9,4X+3=27,

4X+1.5×2=27等幾个方程让学生感悟简单方程变较复杂方程的过程,沟通简单方程和较复杂的方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其实较复杂的方程就是由简单方程“长”出来的,自然较复杂的方程也可以通过化简变成简单方程,从而顺利解出方程。基于此,再出示方程5X-4×3=3X+8,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化简:第一步两边同时减去3X,同时计算出4×3,得2X-12=8;第二步两边同时加12,得2X=20;第三步两边同时除以2,得X=10.在此过程中体会方程由5X-4×3=3X+8 2X-12=8

2X=20就是由繁到简的过程。此过程自然而然地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今后学生遇到较难方程时就知道追本溯源,逐步化简成简单方程来解答了。

三、建立模型,触类旁通

如:(1)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3/7,第二周修了35千米,两周刚好修了这条路的1/2。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学生在学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会建立模型思想:解答分数应用题要能正确找到“1”;“1”已知用乘法解答,“1”未知用除法解答;找到已知数对应的分率。因此,这道题的解答不难,列式为:35÷(1/2-3/7)。

在此基础上,改编题目为:(2)修路队修一条路,已修和未修的比是3:4,如果再修35千米,就刚好修了这条路的1/2。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由于学生具备了分数应用题的模型思想,会想到找出35千米对应的分率,所以要把已修和未修的比是3:4转化为已修的是全长的3/7,从而转化为(1)来解答。

当然,此题还可改编为:(3)修路队修一条路,已修和未修的比是3:4,如果再修35千米,已修的和未修的比是1:2。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或(4)修路队修一条路,已修是全长的3/7,如果再修35千米,已修的和未修的比是1:2。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诸如此类的题目,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供信息,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信息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4;

(2)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5:4;

(4)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9;

(5)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6)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

(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

有了这样的练习,学生结合模型,就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转化条件,顺利解决问题。

四、同伴互助,开阔思路

班级式授课的优越性之一是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和相互学习。如: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的中点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行驶,6小时后乙车到达B地,甲车离A地还有84千米,已知两车的速度比是5:7,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全班学生解答这道题时出现了以下几种解法:

(1)根据相同时间内的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用按比分配的方法,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行了的路程,最后加上还没行的84千米。列式为:84÷(7-5)×(7+5)+84

(2)和第(1)种解法类似84÷(7-5)×(7+5)×(7×2)

(3)将一半的路程看作“1”,则乙车行的路程是“1”,甲车行的路程是5/7,用84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可求出“1”,再乘2就等于全程了。列式为:84÷(1-5/7)×2

(4)将全程看作“1”,则乙车行了全程的1/2,甲车行了全程的1/2×5/7,甲车比乙车少行84千米。列式为:84÷[1/2-(1/2×5/7)]

上面这道题解题方法灵活,部分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以上解法不外乎就两种思路,我们可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一种方法是结合线段图找出84对应的份数,然后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答,这种方法是最受中下学生欢迎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用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本模型方法解答,一方面确定“1”,另一方面找出84对应的分率,然后就可列式解答了。

分享交流这些题的解法,学生们非常有成就感,同时,交流碰撞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开阔了思路,也激发孩子们今后遇到这类题想办法追本溯源,回到原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追本溯源,不仅仅是方法,也是一种品质,更是向上的阶梯。学生通过追本溯源,回到原点,以退为进,学习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分率列式原点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解分数问题例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每筐多装多少
话题:回到原点
利用分率巧解题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