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媒体融合时代摄像记者的全新定位对策
2019-09-10金邦剑
金邦剑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媒体逐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这给传统媒体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适应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如何重新定位摄像记者角色是当下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摄像记者;全新定位
媒体融合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大规模媒体融合的情况下,新闻摄影也从传统的单一摄影技术要求转变为图像质量和数字通信的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快、更全面地参与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
(一)破除了图片编辑的特权
媒体融合时代数码相機的新功能可以帮助摄像记者自由地进行图片修改或删除,它逐渐取代了照片编辑的工作,加强了他们对作品效果的控制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如摄像作品很难保持“原稿”效果。摄像记者一般都会将他们所摄的照片先进行编辑,经过挑选和修改后再提交。
(二)摄影摄像记者逐渐摆脱空间束缚
一方面,由于取消了传统的照片处理链,摄像记者在编辑新闻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此外,由于数字传输技术的便利性,摄像记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来传输图片,这大大减少了传统图片处理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及时性。
(三)降低了摄影摄像专业门槛
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每个网民都成为了潜在的记者,大大降低了新闻摄影的专业门槛,严重丧失了摄像记者的专业声音。传统媒体严重依赖照片库,由于手机摄像非常方便,所以在广大公众眼中被视为“绝对真实”,但是这种现象被许多媒体从业人员视为是对公民形象的冲击,摄像记者的作用逐渐缩小。
(一)提升修养,找准定位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决定摄像记者成就的标准还是其内在品质。优秀的摄像记者需要有坚定的新闻信仰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他们既不能为“眼球经济”而拍夸张的照片,也不能为自己的利益做虚假的图片报道。真正的摄像记者会主动把握时代潮流,利用他们敏感的新闻感来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画面,记录每一个真实、美好、美丽的瞬间,并提升积极的能量。现代摄像记者在基本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新事物保持敏感度,及时把握新闻图片的主题,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使真实的图片新闻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这些技能的培养要求摄像记者积极接触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生活中挖掘新闻素材,成为既有专业新闻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的摄像记者,具有人文情怀,从而使其具有影响力,满足市场需求多元化。同时,新时代的摄像记者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局限于狭隘的摄影空间,还需要积极定位和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深度挖掘,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全媒体时代,摄像记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作为专业摄像记者,他们之所以能与业余摄像记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尽管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更多的人能够拍摄新闻图片,但对于摄像记者来说,他们拥有更多的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当代摄像记者应积极利用这一优势。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自信,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他们应该不断地向外界学习技术和专业的摄影知识来丰富自己,致力于拍摄更深入、更详细的新闻图片,体现我们作为摄像记者的独特专业技能。专业摄像记者的专业性更体现在综合各种零碎新闻内容的能力,将各种小新闻制作成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从而形成更深更广的新闻资讯群。
(三)紧跟时代,做全能型影像新闻记者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统摄像记者向全能动态摄像记者的转变。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速度加快,传统公众获取的新闻信息更加全面、快速。因此,摄像记者不仅需要专业的摄影能力,还需要将个人新闻敏感度、价值判断、想象和理解能力结合起来,拍摄更有价值的新闻图片。同时,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摄像记者的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摄像记者需要及时更新综合技能。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摄像记者不仅需要专业的摄影技术,还需要一系列的编辑、写作、组织活动、新闻策划等技巧。
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科技进步和时代变迁带来的挑战,摄影记者必须学会转变自身立场,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自身素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只有摄影记者才能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保留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才能得到公众和时代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