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课堂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

2019-09-10张琪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

摘 要:在手机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采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总结出个人、家庭、学校三个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因素。研究认为由于手机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优势,可以通过订制私人的运动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兴趣,组建“运动朋友圈”进行交流互动增强学生的动机,运动软件进行提醒打卡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微信群统一指导管理规范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参与。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体育参与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3-052-01

1手机媒体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自1973年被大家称之为“手机之父”的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开始,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而手机技术的革新一直都在进行着。最开始手机只是具备简单的语音通话功能,只能作为通信工具进行使用。直到手机有了收发信息以及对文本进行编辑的功能后,才被赋予了媒体的属性,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集通信、拍照、视频、上网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也成为公认的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2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

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认为只要身体没有出现生理上的疾病就是健康的,参不参加体育活动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状况,与其把时间用在锻炼身体上,还不如在宿舍里睡觉玩游戏。同时受中国传统“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学生更加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将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完成课业任务上,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更有部分女大学生认为,由于体育具有竞争性、对抗性等特点,不符合女生温婉、含蓄、喜静的情感特征,参加体育活动会影响她们的“淑女”形象,所以对体育这种动态性的活动较为排斥。

虽然教育部规定大学生每周体育课应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但是大部分高校每周只安排一次体育课,且只有大一、大二的学生上体育课。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传授的知识相对较为陈旧,或者直接采取“放羊式”教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对学生的体育参与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手機媒体促进大学生体育参与的优势

3.1便携性

手机作为日常沟通交流的工具,基本上大多数人一直都是随身携带,只要能够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随时浏览体育新闻,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手机作为音乐播放器播放歌曲,聆听适当的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疲劳和改善心理紧张的作用。与手机配套的小米手环、苹果手表等移动可穿戴式设备,能够随时记录学生的运动心率以及睡眠状况等各类指标,在提升大学生对于运动以及健康关注度的同时提升了他们对于运动的兴趣,使运动与健康变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3.2实时性

在最初的纸质媒体时代,人们通过报刊相互传阅获得信息,但是报刊需要有一个采集信息,排版印刷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到达用户手中。广播媒体、电视媒体虽然也能够较快地将信息传达出来,但是广播媒体无法传输视频,电视媒体无法移动的弊端也显露无疑。到了手机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直播网站、网络电视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信息的时效性。

3.3互动性

手机微信、微博软件有一个功能,可以将每天行走的步数统计出来,并在好友中进行名次排列,排在好友第一位的就可以占领朋友圈封面。大学生求胜的欲望比较强烈,看到有人比他步数多,名次排在他们前面,就会通过多参加类似跑步等体育运动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排名,希望能够占领更多人的封面。

4手机媒体促进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策略

4.1运动内容的私人订制提升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

培养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不同,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手机运动软件可以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形成大数据库,运动软件自动通过“云计算”给不同的大学生施加不同的运动方案,真正做到运动内容的私人订制。

4.2“朋友圈”交流互动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动机

动机是激发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内部动力。新媒体上的互动与交往容易形成一种“圈子文化”,其成员受到“圈子文化”的影响极大,利用手机媒体的互动性可以形成“运动朋友圈”,通过组建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将有同样体育爱好的同学汇聚在一起,通过在群里每天发布自己的运动表现以及互相交流经验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4.3运动软件的提醒打卡养成了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习惯

运动app可以通过手机给学生发送信息,每天提醒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且只有当完成既定的任务量才能够打卡成功,打卡积累到一定的天数,学生才能够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稳定的习惯后,不经过提醒,学生也能够主动地去参加体育运动。

5结论

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个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意愿不够强烈;学校课业压力以及场地器材的不足;校园环境体育氛围不足。由于手机媒体具有便携性、实时性、互动性等优势,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对学生快速传播体育信息改善他们的态度,订制私人的运动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组建“运动朋友圈”进行交流互动增强学生的动机,从各个方面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

[1]高军,姜德照.“第五媒体”创新高校学生教育载体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13):73-75.

[2]蔡磊.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行为形成的诸因素解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59-61.

[3]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2-60.

作者简介:

张琪(199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