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9-09-10赵凤
赵凤
摘要: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七个方面分析:(一)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二)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四)充分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五)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六)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七)注重与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题海战术;循序渐进;合作交流
曾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她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学习的自觉性,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主性。其实,这位家长的担忧也是众多家长和教师的担忧。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从不主动学习变为主动,不积极变为积极是当务之急。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完成任务,大部分学生自己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养成了“吃自来食的习惯”。语文课堂气氛很死板,凝固,缺乏生气,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自我监控,学习不主动。教师教授的知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自主学习能力极差,老师说正确就是正确,说错误就是错误,任何不符合老师要求的都是错的。学生大多数是“乖乖孩”,把老师说的奉为圣旨,墨守成规地学习语文。让学生抄写、默写、背诵的内容太多,繁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成了作业的机器。学生学习语文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没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只完成校内的作业,而家庭作业抛之于脑后。
二、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原因
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当然,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此,我进行归纳,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枯燥的题海战术让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所谓题海战术,就是针对期末,调研考试题型,教师印大量的试卷让学生进行机械地练习,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卷面上考出高分的一种教学“策略”。殊不知,这样的“策略”对学生造成多大的影响,从小就缺乏学习的兴趣。
(二)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
尽管现在老师们已经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可效果仍不容乐观。相当多的教师对教育的“终级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进行语文教学。
(三)不良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不敢自主学习
1、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学生丧失自信。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建立融洽,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土壤。我们深知自信对学生的重要性,可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却总在下意识的行为里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2、不容学生的任何反抗,压抑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不管学生说的是对是错,老师一概以严厉的语气制止,老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绝对服从。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五分+绵羊”式的学生,这样的尊师能培养出具有独物见解,学习自主性的学生吗?
3、不平等的交流窒息了激活思维的氛围。谈话是激活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人会在宽松的谈中氛围中放松自己,尽情的、无顾虑的说出自己的见解。然而,不平等的师生交流方式使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又怎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一)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目前部分老师仍旧保持着传统的观念,认为老师就是“传授器”,学生就是“接收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现在对文盲的概念有了重新定义: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沒有学生怎样学习的人。
(二)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如果说“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那么“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
(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和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总是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还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极过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恰当的目标。因此,教学中应展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曲折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六)注重与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有两重身份: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在家是父母的孩子。要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与家长就必须积极配合,哪一方都不能歇气,让学生钻了空子。班上有一名学生,刚来时,学习成绩很差,老师布置的回家完成的预习作来从来不完成,学习上也有很大的惰性,当时让我非常头疼。我想:为什么他会不完成家庭作业呢?他的父母到底是怎样监督的呢?于是进行了家访才得知,学生的父母是在城里打工的,以为孩子在学样把任何学习任务都完成了,在家根本不需要父母再监督完成什么了,当家长得知情况后表示一定与老师配合。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日渐提高,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只有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提高的更快,更好!
综上所述,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从多角度,多形式去培养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有效课堂》
[3]《学会生存》
[4]《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