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好作文”

2019-09-10彭荣辉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珍珠鸟球赛好作文

彭荣辉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怎样的呢?

单从立意层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有意思;第二,有意义。什么是有意思呢?单纯的自娱自乐,好玩,有趣。当然,细细品味,应传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譬如,男孩子喜欢运动,刚刚参加一场球赛,他觉得很刺激,尤其是运动场上,他身临其境,感觉不同一般。于是,他写一篇文字,记录自己参加这场球赛的整个过程,写完了,很自然就收尾,说“今天,我真开心”或是“多么期盼这样的球赛可以天天有啊”之类。你不能说他写得不好。因为他写得有头有尾,有场面有细节,写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也突出,如突出几个主要队员如何带球过人如何盘球如何射门又如何相互配合的细节,有远景有近景,可谓点面结合,甚至啦啦队的表现也顺带渲染了一下,让人读后,有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样的文字,你感觉他就是写球赛,为写球赛而写球赛。它有足够的感染力,将你带入文字,让你跟着运动场上的紧张而紧张,让你跟着运动场上的激动而激动。何以至此?因為作者有真情实感,所以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全是他的真实情绪。情绪是可以感染人的。

再举个例子,老师引导孩子写情景作文:黑板上画张脸,却没有鼻子,然后邀请小朋友们蒙上眼睛去补上鼻子。一个去,两个去,三个去,四个去……有画准确的么?运气好,会有。但更多人没这运气,画错了位置,然后闹出笑话。小朋友怎么写作呢?他按部就班地写,从开头写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开始,然后同学们踊跃举手,老师决定次序,大家一个接一个尝试,结果闹出了笑话,把鼻子画到眼睛上了,把鼻子画到嘴巴里了,就这样,小作者不厌其烦列举种种,当然他也知道详略,具体写几个,然后又简单概括地介绍几个,最后收尾感叹“啊,真是一节难忘的语文课”,或是“好在下课的铃声很快就响了起来,要不教室都要被同学们的笑声给掀翻啦”。这样的文字,当然好玩有趣,值得一看再看。读者,尤其是小读者,他们愿意去看,他们喜欢看,甚至百看不厌。为什么呢?它有现场感。只要小作者写得入情入境,读者读着读着,情绪就会被感染。

当然,做到这些,作者都得是写故事的好手才行。因为他知道如何点面结合,如何重点突出,如何控制故事的节奏,如何渲染紧张刺激和激动喜悦。

有意思之外,另一类好的作文则是有意义。如果说有意思是自娱自乐,只要能传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就足矣(它能感染人,是其本身魅力所制造出的产物,并不在作者原本的写作意图之内),那么,有意义则要求作者必须有读者意识,要有一种自觉自发,保证读者阅读之后有收获、有启迪。这个收获或是启迪是什么呢?可能是知识的积累,可能是技法的获得,也可能是思想的提升,还可能是思维的训练或是明白一些待人处世的道理,诸如此类。一句话,读者要能够从中有所得。这个所得,不能只是情绪感染,必须有其他。它不只悦己,还能悦人,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掩卷沉思,终有所悟。

不妨看一篇例文,人教版第十二册《桃花心木》,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作品。

他写的是: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种木苗的是高个子。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作者感到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起先以为他太赖,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有一次,作者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他的一番话,使作者感晤: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看出什么端倪了么?光看标题,也许你会以为他单纯写一种植物,然后向读者介绍它的根、茎、叶、花和果,或者介绍它的生长习性和作用。读了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林先生只写他所遇见的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如何植树以及他那样种树的道理。如果文章到此结束,自然没什么大不了。一篇文章只是教给人如何种树,也算是传授知识。但介绍知识,是说明书之类或是百科知识之类的文字也可以做的事,何需一篇文学作品?林先生匠心独运,并未就此作罢,而是由种树引出养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如此,是否写作的境界就更上一层楼?

原来写树,是为了写人,这就是意义,它给人启迪,它给人培育孩子和养护自己的启迪。同样的启迪,当然不止于此。不信,再看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文章——《珍珠鸟》,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文章。

朋友送作者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千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作者把它挂在窗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鸟的胆子渐渐大了,先是离作者较远,见作者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作者的反应。作者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有一天,作者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肩上。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作者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养鸟的节奏么?乍看,似乎是。毕竟,文章几乎所有篇幅都是在写自己对鸟的爱护有加,以及鸟在自己精心养育和呵护之下如何与自己一步步亲近起来的故事。这架势,如果不坚持读到结尾,一定以为冯先生是卖珍珠鸟或是为卖珍珠鸟的商贩做广告。可是,文末作者突然话锋一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你说,他还是在说鸟或是在说养鸟么?显然不是。所有的铺垫,抑或所有的故事,其实都只是为引出最后一个顿悟。这个顿悟,虽只一句,却意味无穷,读后有一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感觉。原来所有注意力都在鸟的身上,结果一下子就荡开去,荡到更广阔的人类世界里去。

写树,是为了写人。写鸟,也是为了写人。你看,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看似不可思议,但林先生和冯先生却做得得心应手,做得浑然天成。你喜欢他们的文字,是因为故事吗?这是当然。但在此之外,我们更喜欢他们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方式。

这就是有意义。好的文章,它一定能够让人有所得,让人有启迪。并且,最好不是知识上的,而是思想上的。

当然,更好的文章,它可以既有意思,也有意义。譬如前面列举的写足球赛,结尾完全可以往团结协作方面引。再譬如后面列举的写游戏,结尾完全可以往盲人生活的不容易或珍膳拥有、爱护残疾人方面引。当然,还有更多更多。哪里有呢?屈原先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自己去找找看吧。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自己写一写嘛。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珍珠鸟球赛好作文
珍珠鸟
独抒真意始为佳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
球赛输了
说谎的珍珠鸟
好作文首先要好看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球赛 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