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索

2019-09-10邢小萍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培养核心素养

邢小萍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即深入人心。在教育领域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体现着这一价值观念,且不仅突显出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更是学生终身教育得以实现的关键,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阶段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不单单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要求,同时更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基于网路环境背景下,对高中政治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提供一点合理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前言:高中政治学科的开展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自主发展、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这与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逐渐增长的学习需求相适应。因此,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将政治教育和学生的成长环境结合起来,积极探究网络时代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高中政治的教育功效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養。

1、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首先,政治认同感。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发展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根本与关键。由于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需要对学生实施政治体制、社会制度以及道德法律等认同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感和意识形态。此外,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培养,不单单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政府的拥护与爱戴,所以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其次,科学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包含着能够改善学生思维狭隘性与片面性的、培养其科学精神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如何用统一、对立的眼光分析问题,并发现问题的本质。与此同时,其贯穿在各个篇章中,培养学生以开拓的思维与视角去观察世界、认知社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良好的提升[1]。

再次,法治意识。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中同样包含了一定的法律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法律作为准绳,知法守法,从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

最后,公共参与意识。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公共参与意识的形成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比如,“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生活”等内容只能够就讲解了公民对社会生活进行参与的途径与发展,对学生公民意参与意识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借助网络构建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认同感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正确的知识,同时也要在情感上教育学生、打动学生,使其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政治学科的指导作用,感受到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进而有效带动学生对党与国家的高度认同,使政治学科的教育贡献被充分发挥出来。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便捷功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现生动形象的案例,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我国政党制度”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短视频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近现代史,从而认识到共产党执政为历史与人民的共同选择。同时,为学生播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获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从而在不断的感受与体验中形成良好的政治认同感,强化学生对我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理解。

(2)积极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为了切实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学校就应该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网络交流平台,并综合利用QQ、微信、微博以及网站等向学生传输科学知识和优秀思想,杜绝一切不良信息侵扰学生。通过与主流媒体合作,积极传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使核心素养可以外化于行、内化于心[2]。

例如,当课堂教学讲解到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话题,让学生以“长征五号遥二的失利”为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达成理性认识,即火箭的发射失败是暂时现象,一切发展均具有曲折性和前进性,且航天技术是在一路挫折中进步的。只有失利才会汲取教训、引起反思,进而在将来创造更大辉煌。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思维品质即会得到提升和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又如,教师可以将一些法律案件发布再学校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对其展开讨论,并能够从中认识到法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知法守法,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公民。

(3)有效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参与意识

对高中生而言,其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因此原本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正如《国家》这首歌曲中所唱到的“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3]”学生良好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拥有了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才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主动承担其公共责任,使公共权益得到维护。

例如,当课堂教学讲解到有关“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网络大会堂”、“两会直通车”等论坛,引导学生认识到参政与议政并非只是委员、代表们的权利,老百姓也可以利用网络和总理直接沟通,以此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带动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且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这样根本任务的有效措施,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要选择。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断拓展思维,积极创新策略,借助网络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运杰.依托活动课程,落实核心素养—高中政治基于核心素养的活动型课程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79.

[2]康跃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黑河教育,2019(03):26-27.

[3]陈宝玲.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76.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