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强化事业单预算管理的思考
2019-09-10郭俊珍
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以及现代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政府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如何基于政府会计准则新要求,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成为当前政府事业单位面临的核心问题。对此,文章基于预算管理工作,结合当前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阐述了在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方法,旨在给予广大事业单位可行的帮助和指导,并最终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路径探索
一、引言
自2017年国家正式推行政府会计准则后,以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政府收支分类等相关制度为前提的预算管理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然而,从目前来看,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仍不容乐观,尤其是管理方法单一、评价机制欠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整体管理效果相对较低,很容易制约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对此,依托于实际管理现状,探索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路径,既符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事业发展需求,又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趋势,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二、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从目前来看,所谓政府会计准则,其实质是一种基于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等基本会计内容所构建的全新会计制度体系。其中,在政府会计准则施行背景下,会计核算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互依存,进而对整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方面,基于政府会计准则,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程会逐步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不仅事业单位需要具备优秀的预算管理队伍,同时还需要配以科学的绩效评价手段;另一方面,在政府会计准则推行背景下,会计核算规则会有所变化,这使得现代信息化预算管理手段将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更加实用,因此需要预算管理单位进一步就自身认识进行转变,并不断拓宽自身的管理渠道。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预算管理工作,其多指的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宏观管理制度指导下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计划、管控、监督和评价的管理过程。其中,预算管理的目的在于规避事业单位的收支不平衡问题,能够于宏观层面调节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使其始终处于合法、合规的管理要求之下。而之所以需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于事业单位日常管理过程,预算管理往往是整体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依托于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借此事业单位的宏观发展将始终处于合理状态之下。同时,由于预算管理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挂钩,因此事业单位若能积极协调好各方管理工作的关系,便可以为单位的宏观决策提供充足的管理支持,有助于在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和长远进步。
(二)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结构
对于国家事业单位来说,如何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以预算管理工作为主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基于科学预算管控,事业单位能够在上级主管部门指挥下有效收集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具体数据,借此一方面可依托于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财政数据的精准控制,另一方面也能于宏观角度把控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决策,进而可以就事业单位的整体资金结构进行整合,并促进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三)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约束能效
在以往国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系统的预算管理机制,使得事业单位很容易出現资金使用不透明问题,进而轻则导致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降低,重则影响事业单位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对此,基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行,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地对单位资金进行监督,而在此政府参与过程中,不仅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将受到更加科学的指导,同时单位的财政资金也将得到更加透明的使用,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于民生建设层面效益的最大化。
(四)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决策
在现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一些全新的管理手段已经被事业单位所重视并认可,尤其是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使用,不仅能够直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管理效率,同时还将使单位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更加长远。对此,依托于预算管理机制,事业单位能够及时发觉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异常问题,借此可实现对预算数据的精准分析和精准调控,进而在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单位管理能效的全面提高。
四、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价值,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并为后续研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奠定基础。其中,根据笔者调查,当前国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预算管理认识不足,整体管理目标缺失
从目前来看,政府会计准则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普及和推广,这使得原有预算管理思想依旧在严重制约着整体预算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其中,由于管理工作缺乏宏观政策指导,许多事业单位管理层对预算管理工作缺乏认识,既无法正确看待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特点,又很容易将预算管理工作视为单纯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而轻则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存在很强片面性和短期性,重则影响事业单位的长期财务管理效果,很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预算管理相对片面,管理内容有待拓宽
近年来,基于当前国家事业单位发展现状,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进行以及对于事业单位发展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上级拨款,而是更加强调经营收入与上级资金的统筹协调。但是,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依旧停留在上级资金层面,不仅对经营收入所获取的资金缺乏管理,同时也不能正确看待额外资金来源的使用问题,进而使得单位整体预算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并影响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预算管理时间较短,部门沟通相对欠缺
通常来说,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就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清楚了解后方可明确下一阶段的预算管理目标,但是,基于以往实际管理过程我们发现,多数单位给予预算管理人员的管理时间相对较少,而在仅有的管理时间内,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合格完成预算管理工作,进而不仅管理效果极低,同时也并不能就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发挥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此外,基于以往预算管理机制,“一上”“二上”调研往往会安排在七月和十一月,但此时单位的下年度工作计划仍未形成,因此整体预算管理工作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合理。
(四)预算管理队伍欠缺,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基于上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多数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人员全权负责,这意味着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成了影响预算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由于受到自身工作内容限制和管理权利影响,很多预算管理人员不仅无法就单位经济活动情况清楚了解,同时也在日常预算管理过程中表现出很严重的畏手畏脚现象,进而既无法成功发挥自身的管理能效,又不能满足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便使得预算管理队伍形同虚设,并直接阻碍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进步。
(五)预算管理思想落后,预算执行较为随意
从目前来看,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队伍尚未具备系统的监督手段,使得因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落后所致的预算执行随意问题始终十分严重。一方面,很多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工作时过于注重预算执行率,不仅忽略了预算使用的性价比,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等一系列不合理预算失控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整体管理过程缺乏多级监督机制,使得管理人员管理行为不受限制,进而轻则导致单位管理水平降低,重则出现严重的资金流失问题。
(六)预算监督机制落后,绩效评价手段单一
在以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因违规改变资金使用所导致的资金浪费问题始终十分严重,而归根结底,多与预算绩效评价手段单一有关。其中,由于多数事业单位缺乏合理的过程监督机制,使得管理者无法及时就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导致包括铺张浪费、违规使用在内的管理问题反复出现,并不能真正得到遏制。同时,基于整体管理约束力的下降,使得预算管理结果并不能真正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进而导致预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很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五、政府会计准则背景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
归根结底,预算管理工作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全面性,因此,需从多角度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并依托于更加科学的政府会计准则真正提高预算管理的管理水平。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强化预算管理认识,拓宽预算管理内容
基于上述提到的预算管理认识不足问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于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在新形势下,预算管理人员要始终秉承“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管理原则,既不可一味省钱导致单位经济活动难以为继,又不可铺张浪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财务部门要基于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特点,不断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流程,进而在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进行;另一方面,于日常管理过程,应基于现有管理内容进一步就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其中,应特别注重对单位经营收入进行管理,在统筹协调单位所有资金的基础上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预算过程监管,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在管理队伍层面,面对国内事业单位层出不穷的违规行为,应进一步加强过程监管,采用更加科学的多级监督机制实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精准化控制,进而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同时,基于现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应进一步拓宽管理手段,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武装管理人员,进而配合单位宣传有效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从根本上规避各类管理问题的同时实现管理水平的真正提高。此外,于日常管理过程,应尽快构建完善的绩效评定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尽可能借助责任到岗、到人的责任监督模式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并依托于严格的惩治手段实现对虚报虚增预算数据及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等违规行为的有效控制,最终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六、结束语
总之,在政府会计準则施行背景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已经面临了更大挑战,而基于以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广大国家事业单位只有进一步强化认识,积极创新,不断于管理思想、管理过程、管理队伍、管理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优化,才能有效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和长久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炜.政府会计准则下县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 :69-70.
[2]杜宇红.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实施时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9(28):59+61.
[3]靳利娟.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及建议[J].时代经贸,2019(27):71-72.
[4]冯艳辉.论新政府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J].纳税,2019,13(26) :86+89.
作者简介:
郭俊珍,凉城县财政局,内蒙古乌兰察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