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生教育”: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教育

2019-09-10赵福庆

教育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精神生命学校

赵福庆: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督学,山东省十大创新人物(校长),全国首届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烟台市小学教育学会会长,烟台市十大杏坛英才,烟台市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五”“十一五”“十三五”创新教育课题组副组长,全国“创生教育”创始人,研究成果多次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和社科奖;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了《素质教育实施策略》《自主管理:创新教育的制度构建》《教育每天从零开始》等个人专著,其中《教育每天从零开始》被列入当代教育家丛书。

一、问题的提出

建校初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路径——“生命教育”,提出了创建生命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理念,随之提出了“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教育”的研究课题(简称创生教育)。

为使“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教育”研究真正落地,我们首先对生命教育文献进行了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流派众多,理论建构各不相同。台湾的生命教育更多侧重于自然生命的教育,认为“生命”属于教育的内容。也有许多学者将生命教育划分为三个维度,称之为三重生命: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特别是封孝伦教授对三重生命研究颇深,为我们开展三重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生命的成长应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重属性共同决定。自然生命的长度、精神生命的高度和社会生命的宽度,决定了生命的内涵和价值。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精神生命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绽放人这一特殊生命体的存在价值。社会生命则能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追求永恒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内涵。

总之,教育要实现生命的完满发展,就要从自然生命之长、精神生命之高、社会生命之宽三个维度去关照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引领每一个生命积极拓展生命的长高宽,从而走向身心健康、人格完满、能力综合和人生幸福。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开展了“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教育”实践研究,并依据学生三重生命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点确立了研究需要解决的学生自然生命健康质量低下、精神生命价值追求缺失、社会生命综合能力薄弱三个核心问题。

自然生命健康质量低下的问题。学生自然生命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视力问题,明显的特征是低年级学生视力不良者的数量明显上升,近视率伴随学生学龄的增加而增长。前者看似仅与遗传相关,实际上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后者则更主要的是由于视力保护不当造成的。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潜在问题,由于缺乏相应体验,学生危机防范能力亟待提高。同时,部分学生生活习惯不良,因贪吃零食导致体重超标,因作息时间控制不严及生活和学习缺乏计划导致睡眠不足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身体的健康。

精神生命价值追求缺失的问题。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直在搞,但却很难起到震撼心灵的效果,学生很难在心里产生共鸣。具体表现在:其一,学生的目标定位不准。大部分学生对于谋生和谋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考虑欠缺,大多数学生只考虑自己,对于家庭和国家考虑的不多。其二,学生缺乏责任感。多数学生只知索取,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不关心家人,不关注他人的感受。对于学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为此,学校的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都有待进一步改变。

社会生命综合能力薄弱的问题。一是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少,活动效果差。學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数量不足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身入而心未入。就学校而言,需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评价的侧重点进行调整,不仅评价学生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量与度,更要把重点放在评价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和内心体验上。二是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学校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的沟通合作创造机会,但不少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在与同伴相处时往往会因为一些小的事情发生矛盾。学生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可以获得,但让他们跳出自我、学会理解和宽容却很难,这也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三是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有待提高。其中,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施调节能力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提升。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自建校以来进行了为期20年的“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

二、三重生命解读

三重生命,指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自然生命是指人的肉体生命,即人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具体指“生长、发育、代谢、应激、运动、繁殖”等现象。精神生命是指人活跃于精神时空中的有着生命冲动、生命追求、生命活动和生命体验的生命现象,是一种非物质的生命存在。社会生命是指社会对个人的记忆,个人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努力提高个人对维护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获得社会对自己的注意和记忆。

我们认为,创造三重生命价值就是根据人的三重生命特点,创造性地通过课程设计、特色活动设计、文化创设、教学管理、教师培养等最终实现自然生命加长、精神生命拔高、社会生命拓宽的目的。在三重生命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是三重生命有先有后。人先有自然生命,这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有了自然生命之后,接下来的是精神生命的产生。婴儿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上的表现,实际上是精神生命的初步萌芽。然后才有社会生命的产生,因为社会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求得社会对“他”的认同。三种生命在追求上都是同质的、一致的,即追求“永恒”。

二是三重生命具有不平衡性。根据一个人一生的不同定位和追求,三重生命的表现力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更多地注重自然生命,过分讲究饮食健体。也有人一生中可能更多地注重精神生命的发展,愿意过安乐的生活。还有的人更多地注重社会生命,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社会变革与创新等方面。因此,我们认为人的三重生命具有不平衡性,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强的、两强的、三强的典型。

三是三重生命具有互补性。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生命目标,三种生命可以互补。比如,在自然生命中残疾人不能获得自然生命的满足,可以利用精神生命中的身残志坚的方法进行补充。担心自然生命没有永恒,可以利用社会生命对功德的永远记忆去实现永恒。通过三重生命的互补,可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之目的。

三、三重生命教育的特征

我们确立了“创造三重生命价值教育”的特征。一是整体性:三重生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二是层次性:自然生命是基础层次,精神生命是中间层次,社会生命是最高层次。三是立体化:从长高宽三个维度拓展生命价值,形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的人。如果以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为底座,以精神生命的高度为高来筑造生命的金字塔,那么,底座越牢固越庞大,精神生命的层次越高,生命的价值则越大。如下图:

我们构建了“创造三重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体系。首先从生命的三个维度(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提出了三重生命发展的16个重点要素,48个子要素。如下表:

三重生命素养层级指标

我们构建了与三重生命中16个重点要素相对应的16类课程及16个特色活动。如下表:

三重生命一级指标所对应的课程类别及特色活动

四、机制创新为三重生命教育护航

遵循生命发展由外至内,循序渐进的规律,我们创建并实施了“三感”文化机制,为生命多维发展创建了绿色开放的成长文化,具体包括“感官文化、感知文化、感悟文化”,三个层面层层深入。

感官文化:通过感觉器官,主要指视觉和听觉,去感受相关的生命教育内容。例如,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楼道墙壁和班级墙壁设计了不同维度的生命教育内容,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利用校园广播,通过歌曲及朗诵等,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感染。

感知文化:通过课程建构、课堂教学,让生命个体感知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课程建设上,我们提出了“为学生配制营养套餐”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理念。

感悟文化:在感官文化和感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主要表现在思想层面和理念层面。在思想层面,我们重点通过对三重生命价值的解读,即通过增加自然生命的长度、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和拓展社会生命的宽度创造三重生命价值。在理念层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若干生命成长的理念,引领生命成长的方向。

为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我们构建并实施了“三力”管理机制。“三力”管理指的是:克阻力、加动力、聚智力,旨在激发“从被动到主动,从让我干到我要干”的发展内动力。

克阻力:帮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转变观念,让他们明确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分别建立了三种制度,以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变。在家长层面,通过“营销式教育”,让家长了解三重生命的价值意义、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内容方法;在教师层面,通过寒暑假“教师百家论坛”,让骨干教师围绕“创造三重生命价值”举行论坛带动和引领其他教师;在学生层面,开展了“双语学校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中华名人进校园”等活动,以优秀校友和中华名人的亲身感悟感染带动学生。

加动力: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度落实。一是激励制度,通过三重生命中的16个重点要素,树立相关的“小明星”,在学生中开展“争星”活动。二是达标升级制度,为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达标标准,让学生拾级而上。三是制定教与学的质量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方向、有目标。

聚智力:实行“智慧众筹”的方式,成立“三重生命价值”攻关小组进行三级课题研究,并通过不定期的“学术沙龙”等进行学术研讨,提高核心团队生命教育研究能力与智慧,攻克实践研究中的难题。

五、创造三重生命价值的方法策略

创造三重生命价值,除研究基本内容、课程体系和特色活动、文化建设、制度管理之外,更要研究创造三重生命的方法策略,我们也称之为基本法则。

自然生命的基本法则——竞争与共生。生命的生存离不开竞争,如果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优秀的生存方式的选择。当然生命的生存竞争具有不同的层次,可以在“小我”“中我”“大我”中有所体现,“小我”代表自己,“中我”可以代表家庭,“大我”即民族国家。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竞争是在共生基础上的竞争。中国儒家“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就是典型的共生智慧。

精神生命的基本法则——交流与分享。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食粮,包括信仰、理想、审美感悟等都是可以相互交流的。另外,精神生命的发展,需要更多精神作品的分享。例如,某人创作了一幅精神价值很高的画,如果没有更多人的分享,此画就不会成为名画,此人就不会成为人们崇拜的画家。之所以说精神资源可以分享,还因为在精神时空里,不存在任何的利害沖突。

社会生命的基本法则——尊重与依存。人的社会生命依存于别人的生命需要而存在,也可以说人的社会生命是不会独立存在的,尊重是发展自己社会生命的基础。“依存”是依赖于他人,而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养成,都应该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只有这样,个人社会生命的发展才会由弱到强。在学生阶段,依存的对象一是父母亲属,二是教师和更多的同学。

六、以三重生命理念助力教师成长

从2010年开始,学校在“创生”教育的新理念、新视角下,重新思考、勾画教师生命成长的蓝图。教师的生命发展同学生的生命发展一样,涵盖三个领域: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学校对三重生命每个领域的要素和指标都进行了深耕式挖掘,构建了完整的运行模式与策略,引领教师不断实现和创造三重生命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自然生命。自然生命中的健康是一个人干事创业、奉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一段时间以来,教师的亚健康状态受到社会关注:47.2%的教师患有一种以上的疾病,10.9%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心理障碍。从自然生命之长去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是双语学校对教师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情怀。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健康档案,出资购买体检卡,组织教师体检。学校关注特殊人群,对查出患有疾病的教师,通过工会在福利待遇方面予以帮扶。学校注重教师体育活动,在大课间组织教师参加课间操,在每周二、四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期间组织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篮球等比赛,并聘请了专门的教练予以指导。为了让教师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学校工会开启了“为教师心理释压”工程,每年聘请心理培训机构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

精神生命。如何提升教师精神生命的高度,让精神成长成为教师净化灵魂、提升境界的一剂良药,学校从“事业追求”和“奉献精神”两方面落实打造。

在事业追求上,学校“励志、激情、沟通、导法”的教风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为他们的教育生涯设计了职业规划。学校实施了“‘做名师 我能行’名师行动计划”,引领每位教师把“自主、创新、个性、超越”作为自己成长的关键词,向“管理型”“科研型”“课堂型”等不同层级的目标主动创新发展。关注名师的成长,以“读研写”为行走方式,以“进阶激励”为管理策略,以“名师平衡计分卡”为目标参照体系,每年评价表彰,引领教师在活动中不断进阶,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

教师的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的神圣之所在,是教师精神生命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双语学校这片沃土之上,以“讲爱心、讲责任、讲奉献”为价值追求,深厚的校园文化影响熏陶着一批又一批双语人。学校每年组织“感动双语人物”和“最美班主任”的评选,表彰先进、树立典范、弘扬正气。“感动双语人物”评选是对工作在最普通岗位上的教职工的平凡工作的赞美,获奖者中有班主任鲍丽丽、徐淑霞、邵忠文等一线教师,也有生活部季延秋老师、门卫孙师傅、卫生清洁工段福梅师傅,还有赵英昌、潘政好等招聘教师……

社会生命。在拓展教师社会生命宽度方面,学校从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培育两个方面入手。

教师的道德素养,也就是师德,师德是教育之本。双语学校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成立了学校、级部两级“师德督查委员会”和“师德日巡查组”等机构,制定了《双语师德规范》《双语师德五条高压线》《师德违规处理办法》等制度,创立了“师德标兵”“感动人物”“道德模范”评选等激励机制,实施了“师德规”训导制等师德工作策略。其中,“师德规”以“三字经”的语言格式体现,全方位涵盖了教师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寬人律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方面应遵守的近百项行为规范。学校影视中心还将“师德规”拍成了宣传片,图文并茂地对教师进行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师德教育。

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学校关注了通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培育。

在教师的通识能力培养方面,学校每年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要求教师人人都要有教学基本功的“八张合格证”;除组织教师参加远程研修和全员培训外,每年暑假组织为期两周的“新教师入职培训”,由学校领导、首席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培训。近年来,学校每年为莱州市输送考选的优秀教师有二三十名,成为新教师成长的摇篮。因为新教师培育成果卓著,学校还以一校之力多次承担了莱州市及其他地区的新教师培训任务。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学校在“通用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下功夫。在通用教学模式方面,学校的“合作达标课堂”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运作模式;在学科教学模式上,学校构建了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能力课堂”。在两种教学模式的研究中,班级PK赛、教学大比武、魅力课堂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激励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升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学校主管教学的鲍海起校长出版了课堂教学专著《创生课堂》,学校每年获得的省、地级优质课数目都在莱州市名列前茅。

一个教师如果不做研究,就永远不会成为名师。科研能力是教师实现自我蜕变,提升教育境界与能力的关键。学校在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上下足了功夫,开展了教师行动研究、读研写一体化、课题链研究、笔耕行动等一系列科研活动。学校基于课题链条提出了一周一篇论文、两年形成专著的笔耕要求,教师专业素养在这样的研与行的高度融合中不断提升,一批又一批省、市、校各级名师次第绽放。

对教师“自然、精神、社会”三重生命的引领、培养与塑造,给了教师极高的归属感、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然生命的质量,提升了他们精神生命的品位,体现了他们社会生命的价值。近年来,学校教师生命发展成果显著:培养了6名山东省特级教师,5名齐鲁名师,1名齐鲁名校长,2名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10名烟台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20名山东省教学能手;有18名教师出版个人专著,有5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有20多名教师获得烟台市社科成果和教学成果奖,有30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省级优质课奖励,有60多名教师在国家、省级现场会上展示公开课;学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学生三重生命的重点要素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三重生命价值在长高宽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校在《人民教育》《教育家》《中小学管理》《教育文摘周报》《当代教育科学》《中国德育》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100多篇;出版相关专著《生命对话》《教育每天从零开始》《做有根的教育》《读懂每个儿童》等十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围绕学校“创生教育”进行了十余次的人物采访与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姜乃强

猜你喜欢

精神生命学校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