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唐河针织厂与武氏祠《荆轲刺秦王》汉画像石简析

2019-09-10王银生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汉画像石

王银生

摘要:南阳唐河针织厂发现的荆轲刺秦王画像,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荆轲刺秦王的图像,而山东嘉祥武氏祠的同样题材作品演绎出了不同的形式,本文通过南阳、山东嘉祥武氏祠和随后在多地出图的荆轲刺秦王的画面对比研究,试探其中所蕴含的画面构图,造型,用线等,此题材体现汉画艺术的特征,本文将从人物绘画的角度,简单分析荆轲刺秦王汉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荆轲刺秦王;汉画像石;武氏祠。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末年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非常详细而又极其生动的描述了荆轲刺秦王的过程,通过图穷匕见、掷匕、击珂三个主要阶段生动刻画了四个主要人物,其中荆轲、秦王是故事的主要人物,秦舞阳是荆轲的副使,然而其在场始终面向秦王跪地,其懦弱表现更加突出荆轲的勇猛无畏,放在匣子里的樊於期是秦国降燕之臣,其被迫自杀成为荆轲与秦王言降的见面礼,这四个人物成为画面必须表现的对象。然而,对应的视觉图文的流传,却有其独特的魅力,特别是石刻作品,保留了作品的原貌,构图精巧极具匠心,对后世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汉代早期画像都有着简洁而明快的造型,完全不在意细节的描绘,而侧重于对变现对象整体的把握,从而反应汉代泱泱大国的时代风貌,在这幅荆轲刺秦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从右至左分别为:荆轲、秦王和秦舞阳,居于中间位置的是秦王,其身材高大,身着华丽而繁复的衣服,在荆轲的步步紧逼之下,重心已经显得有些不稳,他拔剑反击的瞬间,身体后倾。荆轲一身干净利落的打扮,但外衣已随着他猛烈的动作而随风飘起,他的无畏在画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二人一进一退在画面中形成完美呼应,让人们感觉到了一个激烈的搏斗场面,而又与大动形成强烈对比的极静出现在画面的左侧,画面中的秦舞阳是荆轲的副使,他惊慌失措的呆在一旁,衣服穿戴更为简单,他身着短裤,而动作已经不能自立,腿部和双手都好像无处安放,这也许是他从燕国出发时就能想到的画面,他不得已而来,然而本性的懦弱,又让其注定无所作为,画面中的秦舞阳动态的描绘,刻画了一个典型的懦弱形象。

武氏祠建于东汉晚期,主要由三分部分组成,分别为:武梁祠、左石室、前石室。在三个祠堂中反复出现荆轲刺秦王的画面。三幅作品成作于祠堂建造的年代,武梁祠和左前室年代较早,他们有着相似之处,也都有个性差异。

首先是武梁祠荆轲刺秦王,画面中刻画了五个人物,从左至右分别是:秦王、秦舞阳、樊於期、荆轲以及怀抱荆轲的秦王卫士。画面选取荆轲刺秦整个过程中高潮部分“掷匕”。在图穷匕现之后,秦王断荆轲股,而荆轲拼死一搏,将匕首掷出,匕首深深扎入铜柱,可见荆轲用力之猛,死之决绝!匕首的飘带亦未飘落,作者是在用画面来让我们感觉到那样一个差一点就改变历史的瞬间。画面之中的主角荆轲已经受伤,他的头发高耸并随动势而摆,他没有忘记自己所背负的使命,把自己唯一的武器狠狠的掷出!而背负他的侍卫嘴巴微张,动态向右,也许是在召唤其他侍卫帮忙,其死死抱住荆轲,其向右的动势力和荆轲形成对比。和二人形成呼应关系的是画面右侧的秦王,惊慌失措之中求生的本能让其身体迅速后仰躲避荆轲 的进攻,华丽的长袍拖地,也许他正在幸运自己侥幸逃过荆轲的匕首!

居于画面中间上下分别是两个静态的人物:秦舞阳和樊於期,下面的樊於期头颅被放于木匣之中,匣已打开,其画面虽小但成为画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成为画面菱形构图下方的支点,而樊於期的头颅也是荆轲刺秦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画面中的秦舞阳占据菱形构图的最顶端,其匍匐跪地,俨然一个活死人,他面向秦王跪拜,仿佛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无关,一个懦弱的形象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次是在左石室的荆轲刺秦王画像,此图为武梁弟弟武开明祠堂,建造年代相近,在畫面上除了荆轲、秦王、秦舞阳、樊於期和侍卫外,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夏无且。他将药箱抛掷向荆轲,从而改变的战场的形式,秦王依然身拖华丽长袍,然而脚步向外,躲避刺杀,荆轲成稳定的三角形状,也许正是因为其淡定的、稳定的姿态,才能扭过侍卫的熊抱,奋力的将匕首抛出,此时的荆轲,也许不再怨恨旁边倒地投降毫无作为的秦舞阳,而是在恨自己无回天之力。

在武氏祠的前石室,同样也有刻有荆轲刺秦王的画面,此副图像增加了画面的宽度,人物增加到了七位,增加了两个侍卫。人物的场面显得更加宏大,依然是铜柱将画面分割开来,画面的主要人物荆轲、秦王分别处于两端,荆轲位于画面右侧,依然被一个侍卫死死抱住,掷匕的右手依然在扬起,大义凛然的决绝跃然画面之上,秦王身体后仰,惊慌失措之中本能将身体重心后移,而画面中的秦舞阳跪倒在樊於期的头颅木匣前面,表明自己始终不曾参与,然而当初作为副使,他是将匕首带入秦宫的人,虽然史记中并没有交代秦舞阳的最终下场,然而,荆轲死后他的下场自然不会太好。

武梁祠的三幅荆轲刺秦王画像,构图都选用刺秦故事中最为高潮的“掷匕”情节进行描绘,除了主要人物外,增加次要人物的位置,从而达到创作的目的,庞薰琹认为:“现相同的题材,采用相同的材料,用同样的表现方法,是同样的作风,是同一时代的作品,又是在同一地方发现的。只是由于画面的大小不同,所以要求在构图上作出不同的处理。”

荆轲刺秦王是传统文华中的经典题材,在封建社会又具备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所以在遵从儒家思想的汉代,盛行于汉画创作中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在全国各地的不同样式的荆轲刺秦图中,构图不同,人物不同,人物动态也有差异,截取的画面也有所差异,除去构图其中用线的艺术也极其简练精到,我们通过对这些画面的研究发现,南阳唐河和山东武氏祠的荆轲刺秦图无疑是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从中提取的人物动态的描绘、人物总体构图的把握,为我们人物画创作提供了诸多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汉画像石
古代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淮北市汉画像石的分期及特色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汉画像石中“鱼莲”图像研究
解读汉画像石“线”语言的生命力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汉画像考古资料中的“天”与“地”
论鲁西南汉画像石中神明形象的宇宙论意义
汉画像中汉代笞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