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

2019-09-10伊鹏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新时代

伊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对创新创业活动而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具备是活动有序开展的前置条件,是推动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输送是保障活动持续开展的动力来源。本文主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育 ;新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渐将人类带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时代随之到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知识成为决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元素,也增强了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带动了社会变革的出现。所以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循序渐进的探索教育改革措施,尝试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希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有效应对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1、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最主要的操盘手,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生知识价值的最终体现,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但是大学生由于创新特别是创业经验不足,市场研判经验和能力不够,往往很多创新创业活动都不能顺利按照预期目标开展,因此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能够从多层面为大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帮助。

2、主动应对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等实现,最重要的是要有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端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高校。当前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加强与企业、行业、产业,与市场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高校、企业、市场分别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模拟实验、实战演习、实战检验提供指导和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挖掘多渠道的培养资源,运用多种资源配置手段,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实施精准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开展校企合作实训等,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主要要素

1、政府要素

政策支持主要指政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制定的一系列促进保障政策,主要是在资金、税收、贷款等方面为大学生放宽资金市场准入、提供创业补贴、税费减免、出台政策倾斜照顾等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是最主要的支持要素,严格意义上其他支持要素都从属于政策方面。国家层面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智力支持要素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类培训、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大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获取几乎无限创业方面的智力资源,努力帮助自己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水平。高校、政府、企业、大学生自己共同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1、关注专业发展形势,彰显就业指导的时代化

就业指导的模式、内容,应当根据就业形势做出灵活的调整,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和更具实用性的建议。首先,要求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要关注各个专业的发展形势、就业趋势、招聘要求等,提前制定培训方案,有侧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像心理学、法学专业,需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更要培养专业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要重点开展实习实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要关注政府方面出台的就业优惠政策,及时为学生进行政策分析,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政策红利,减轻创业阻力。

2、组建专职就业指导队伍,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针对现阶段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師等充当就业指导教师的情况,高校方面应当及时调整策略,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尽快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要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来配备师资力量。例如像法学、心理学这样的专业,本身学生数量较少,需要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建议。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生成电子版的职业规划书,动态跟踪学生的情况,让就业指导更加专业。

3、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着重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等系统引入创新创业实践。实施系统规划、资源整合、分层覆盖、分类指导。一是培训平台,构建三层级具关联性、生长性、创新性的培训平台。即以班级、社团为单位的面上的培训;对某一技术感兴趣的学生的针对性培训;对参加省级以上及实践类的创业学生的系统培训;二是实践平台,大力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建立健全学术型社团、创新型社团、科技类社团扶持发展机制,开放科研实验室,大力推进校、省、片区、国家级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力度及平台建设,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分层全覆盖;三是竞赛平台,通过举办参加校、省、片区、国家级各类高水平创业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四是催化平台,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从创新走向创业,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及创新人才储备反哺推动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五是实战平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大学科技园等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不断拓展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打造一批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

参考文献

[1]王佳慧,蒋红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9.

[2]吴爱华,郝杰,汪凯.办好“互联网+”双创大赛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J].中国大学教学,2017(09).

[4]彭伟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基础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5]王杜春.大学生创业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