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趣味化语言有效运用
2019-09-10李泳
李泳
摘 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学生参与性、积极性较差。小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将生活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体育课堂充满乐趣,不仅能提高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效率,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利。 针对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实现趣味化,本文以趣味化语言为基点展开。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课堂;趣味化;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1-0087-01
1.趣味化语言的运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发展是学生发展、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是有层次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发展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而我们体育课程中对思维的体现更加具有主观性。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可以通过时间、空间、速度、力量等在体育课中来体现的。单一的体育数据枯燥无味,缺少生活化现实化,而趣味化语言的运用对引导学生去想象空间的大小、去丈量距离的长短、去判断时间的大概、去体验速度的快慢、去感知力量的软硬,有着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作用。它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无形到有形、从想象到现实,更具过程性、更具准确性、更具丰富性。
例如:用趣味化的语言方式代替枯燥的数字。一年级学生在队列队形四列横队集合整队时不容易找准自己的组别位置,常常在老师帮助其站好队后换个方向又遗忘了自己的站位。而用比较常见的苹果、橘子、香蕉、梨子四种水果分别代表1、2、3、4四列横队,并规定好水果的前后安排,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属组别,不管方向怎么变换都能让他们迅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所提高。一年级学生在队列队形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1至2报数时模糊不清,学生对数字不是很敏感,对自己所报的数容易错报或遗忘,即使第一节课纠错明确后,第二节课仍会犯错误,因此通过趣味化的语言,用苹果、香蕉两种不同的水果代替数字1、2,让学生报出水果名再进行二列横队成四列横队的变化,学生更容易记住自己的水果,优化了练习的方法,强化了报数的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用趣味化的语言方式表达生硬的技术动作
一年级学生在进行立定跳远的学习时,教师提醒“屈膝下蹲要充分”,很多学生仍然不是太理解,这时如果以小青蛙为代表,让学生跳的时候要像小青蛙一样蹲下去跳起来,这样的方式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屈膝下蹲,让更多的学生开心的积极的参与到学练中去。
在进行低年级学生学习投掷课时,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刻板的动作要领很难以让学生体会,这时利用趣味化的语言编写通俗易懂的口诀“手榴弹我不怕,用它来把敌人打,肩上屈肘向后拉,用力投准敌人炸”,能让学生体会到动作的要点,动作的顺序,更好的带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练的积极性。
3.用趣味化的语言方式评价激励学生
在每次教学过程中,同样以四种常见的水果给学生编组,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时获得成功将会得到老师的加强升级,如苹果组升级为草莓组、蓝莓组、樱桃组等一些特殊更具吸引力的水果。学生的新奇感会充分的调动,集体归属感会有效的提高,这样的分组和评价方式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评价时,由点到線,由一到全。给予课中最积极的同学以形象化语言的激励。如:某某同学,你做的非常棒,你将成为你们小组目前最高级别的一颗水果,其他同学如果跟他一样积极认真,你们整个小组都将成为更高级别的水果。通过对单个学生的激励带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语言调动内心的兴趣点,牢牢地抓住学生那颗积极向上的心。
4.用趣味化的语言方式培养良好个性品格。
体育培养的不只是体质还有个性品格。影响体育水平的,不只是体育课还有生活。最近笔者读了黄文宣老师的一篇回忆文章,让我看到了那个五十年代体育课中那些积极自主认真踏实的学生们,他们用实践诠释了“动商”的意义。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学生们仍然能够坚持如一,热血沸腾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这一份激情不仅仅是来自方方面面的要求,更是内心那一份浓厚的兴趣。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每一代的学生思想观念、见识阅历、思维方式都在改变,体育课程也一直在变革,如何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是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寻找方法和契机去投其所好,去引导指向的。让低年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轻松的明确教师的要求和任务,让体育课堂中能充满乐趣欢笑,让体育学习变得更有味道,让学生们的求学生涯里能留下一些珍贵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温国平.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2):85-86
[2]华烨.小学体音教学语言要儿童化[J].体育教学与训练,1986(02):1-2
[3]于文忠.小学体育不妨使用“四化”教学法[J].江苏教育,2018(65):45-46+49
[4]何家友.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教育教学实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