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生活让习作教学充满灵性
2019-09-10卢中红
卢中红
摘 要:习作教学早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教学重习作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语文成绩自然不错。提升学生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真正变得灵动起来,这不单是一种理念,更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要想让学生在作文教学成绩上略有所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出真情、品读生活,从而真正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写作。
关键词:触摸生活;积累素材;本真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4-0184-01
当前很多学生“语文不过关”,究其原因在于习作完成不理想,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表达不够通顺。这些不仅困扰着语文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素质提升。在习作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很多孩子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拿起笔来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即便勉勉强强地写出来了,但作文内容要么干涩无味、味同嚼蜡;要么就是废话连篇、离题八里。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他们对习作的素材进行积累,教师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氛围寻找写作源头
在作文课通常都是教师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反复读写作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说出自己对要求的理解,教师将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小结本次作文的写作重难点,如:该从以下哪些方面着手?该注重对哪些细节的描写等。在班级中,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会领悟写作的意图,答出符合教师要求的答案。随之,老师进行板书,划定写作的几个基本点,学生根据罗列出来的要求开始打草稿。
事实上,学生最后交上来的作文又是怎么樣呢?多数情况下成了通篇一律的“粘贴”本,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规范”统一写出来的一个模式,属于孩子自己的语言和想法的语句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种模式化的写作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写作时无路可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究其根源,必须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的平台,以现实生活作为底色,用真情实感来挥毫泼墨,学生个个定会都是丹青妙手。
2.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文时,学生经常会出现无话可写,或者心里的话不知道如何表达出,常会出现“无米之炊”的烦恼。如何让学生既会“炊”,还要有“米”呢?那么,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写作的指导入手,积极地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
“米”又要从哪里来?教师自然要带领孩子们积极地去找”米”。首先,是从身边的事情开始,今天班级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朋友?你觉得今天过的开心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看似平常的素材积累,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学生处处留心,均可以在生活中找出习俗的乐趣。学生只有真正的经过了思考,并且结合自身的经历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的东西才更具有真实性。当然,学生在动笔之前,试着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与同学分享写作的快乐,做到“优秀习作方法共享”,学生乐于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每次习作,指导学生把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材料与别人进行探讨,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草稿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多方进行交流。
3.在生活中进行本真创作
学生的习作重在质,而非量。洋洋洒洒几百字的流水账,不如三言两语的真情实感来的真实。每每看到学生用心写出的作品时,总让我感动不已,字字句句皆是情。
比如一位学生在参加班级大扫除后,写出来的习作片段:“火热的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干的热火朝天。拖地的同学用力地摇晃着身体,就像座钟上的钟摆来回摆动;扫楼梯的上下跑,活像在进行马拉松比赛;擦玻璃的用力的擦呀擦呀,连上面的一点点小黑点都不放过;老师也不闲着,就是个指挥官,走东跑西的指挥同学们劳动。最后,教室变得干干净净了,同学们开心的笑了,这都是大家的汗水换来的干净啊!老师也在笑,我们都觉得这些都离不开指挥官的功劳呢。”
在这段文字和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有关于我的描写。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老师是什么?他想象不出那些“指手划脚,运筹帷幄”这类的词语来美化描写他的老师,于是,来自于平时看过的影视剧中的指挥官形象很快和他的老师对上了号。这样的作文最真实、最自然,就是在与学生心灵进行的对话。无需优雅的词汇,更无须精工雕琢,摒弃说假话、套话、真话之风,就那么单纯的、随心所欲的怎么想就怎么说,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恰当的组织。写出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习作,总能得到我给的大大的“优”。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吸取养分。教师带着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物、事件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的习作教学充满了灵性,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自觉地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金开诚主编.王国维与<人间词话>.[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