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让“武术课基本步型”变枯燥为有趣
2019-09-10周子坤张印
周子坤 张印
摘 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武术学习不感兴趣,对武术章节静力性练习的运动兴趣依然不高。因此对于武术教学人员而言,需要其具备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储备,并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中体现教学的真正价值。本文针对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以武术教学课程中的基本步型为主体设计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武术教学;;兴趣;基本步型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4-0181-01
1.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三年级武术章节第二课时基本步型的教学,在课前准备部分时,笔者宣布课程内容是武术时,学生满脸失望,甚至个别学生小声嘀咕:“又是武术,我们都不能玩游戏了。”看着学生对体育课期待的玩耍如此渴望,再次提示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激励学生由被动上课变为主动学习。
2.案例过程
环节一:巧设疑问,顺势导入
近段时间,电影《功夫熊猫》在学生课后津津乐道,更有同学在课间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的英雄梦被调动起来。然而,在课间因安全问题,学校又三令五申不允许在课间追着打闹。课间不能玩,那在体育课上,由老师带领安全地玩是不是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带着这些疑问,在学生喜欢玩的天性和现实状况中,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设计了在水平二的武术单元设计了这样的课。
课的导入部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一节体育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武术基本步型》笔者运用了巧设疑问,顺利导入本次课教学内容,激发起学习动机。开始上课时,设置了在电影中,功夫熊猫运用了哪些功夫战胜对手?如果是你会用哪些方法来战胜对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英雄梦。现在就有机会成为那个英雄的你,会怎么做?引入到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课中武术单元教学。学生三三两两的讨论,我会用“降龙十八掌”我会用“调虎离山之计”、、、、、、孩子们一边和同伴讨论,一边开始“手舞足蹈”了。
环节二:积极学练,小组互比
这个环节老师的精讲要准、有趣。一般体育课大家都认为:体育课嘛,只需要玩玩就可以了。其实,真正的玩,是有目标的玩,真正的玩,是有运动量的玩,真正的练,是有运动强度的练。一节体育课带着问题去玩,去练,去体验,然后收获不同的经验,体悟不同的心理感悟才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长此以往,学生在体育课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根据上次课的教学经验,学生对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前学后忘,特别是对武术动作名称和要求记不住。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笔者转换教学思路,把武术基本功中的三种步行升级成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弓步----剪刀、馬步------布、歇步------石头。在练习前告诉学生,这三种步型会在今天的游戏中用到.只有步型越标准,功力越深厚。只要能像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苦练基本步型,才能灵活运用。学生的好胜心被调动起来后,教学就顺利了。
于是,顺利地把设计好的剪刀、石头、布的所代表的步型一一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对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熟悉,现在用武术中的弓步代表剪刀、马步代表布、歇步代表石头。规则是:弓步化解马步,马步化解歇步,歇步化解弓步,依次循环,玩时出任意一种步型,看看谁的精准深厚就能战胜对方。把这三种步型的重点、难点和易犯错误对学生讲解后,学生很快就自发代入到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中,与小组内的同学玩起来了。
环节三:学练结合,初步掌握
这是课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这一环节思考: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环节能落实吗?学生能掌握多少?怎么练?练多少?怎么提高?把这些问题放在小组内让同学们2分钟议一议,总结并加以运用试试看,会有什么效果?最后,用一句话来论证你的观点。
例如:小组内同学们用弓步能战胜对方的马步时,就有旁边的同学监督说,弓步没有,前腿弓,后退绷,身体直立不晃动,功力只到5层,接着那位同学就会尽可能把动作练更标准,使功力达到8层获10层,以此战胜对手。每个孩子都想赢,在赢的动力下,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练习变为主动练习,练习的次数多了,就由量变到了质变。学生对教学的动作概念掌握就容易了,80%的学生能掌握动作技能。
3.案例反思
大胆挑战,提高抗挫折能力。
通过前面的引导,练习,再启发学生对武术基本功中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灵活运用到游戏中来,同时也对在游戏中输了的同学不服输、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可贵精神的欣赏。
课中,教师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对左右相邻小组进行挑战。三局两胜制。动作标准,步型转换熟练,并且胜利的同学可来挑战老师。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再次掀起高潮,大家都想挑战老师,能够赢得安全小卫士的称号。在核心素养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一环节很好地得到了落实。
课后,几位同学主动问起我,老师下节体育课还学什么?还练习熊猫功夫吗?由此可见,学生对本次课的念念不忘,有所期待就是最好的教育契入点。由此,在本次课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和教学技能目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强.拓展和挖掘“小学武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运动,2013(6):136-136
[2]吴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优化小学体育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