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调查分析
2019-09-10亢凯
亢凯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大学经管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存在的问题,探究“导学关系”融入经管类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并结合经管类研究生思想特点,提出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合理建构的路径。
关键词:导学关系 经管类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接受更为专业学习的较高层次教育类型, “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与本专科教育最大的区别。 “导学关系”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并在此过程中引导研究生正确做学问、做人的一种教学关系。良好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挖掘拓展研究生潜能、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
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由于受其专业影响,有时过分追求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效益,在导学关系的塑造和培养中容易注重经济性甚至异化为功利性。了解经管理研究生导学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并基于此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变路径,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管类研究生个体成长成才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鉴于此,本文以上海大学经管类研究生为对象,对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深入访谈部分,主要访谈了部分经管类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本研究正式问卷面向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图书情报档案系、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发放,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61份,有效率为90.25%,具有统计意义。被调查的400名研究生中,男生91人,占25.21%,女生270人,占74.79%;研究生一年级147人占40.72%,研究生二年级116人占32.13%,研究生三年级78人占21;6%,博士低年级13 人占 3.6%,博士高年级7 人占 1.94%;中共党员187人,占51.8%,共青团员162人,占44.88%,群众12人,占3.32%;经济类专业学生191人,占52.9%,管理类专业学生170人,47.1%;推荐免试入学163 人占45.15%,应届考入(含二战)180 人占49.86%,工作后考入 18 人占4.99%;985 高校生源6 人占 1.66%,非 985 的 211 高校生源96 人占26.59%,其他高校生源259 人占71.75%。
个别访谈对象20人,研究生辅导员 5 人,研究生导师 5 人,经济类专业研究生5人,管理类研究生5人,其中男性9人,女性11人;被访研究生中,一年级5人,二年级3人,博士 2 人。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研究过程中的调查发现,73.41%的经管类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融洽,23.27%关系平淡,2.77%关系紧张,0.55%关系敌对。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总体较为和谐,极少数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出现紧张或敌对。在与导师处于紧张或敌对状态的研究生中,“导师不愿意和我谈论那些对我至关重要的事”和“导师似乎总因忙不完的瑣事无暇见我”是主要的原因所在。
尽管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总体和谐,但本研究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导学关系互动中存在着难以忽视的问题:
1、师生互选过程中忽视“导学关系”匹配度
根据对研究生选择导师考虑因素的问卷调查,78.57%的学生首先考虑导师的学生水平,60.66%的学生首选导师的性格,首要考虑导师科研领域和导师风评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8.17%和49.58%,而只有30%左右的学生会首先考虑导师的指导方式和导师的资源。而受访导师则非常青睐专业基础好、学习主动性较高的学生,部分导师会看重学生的毕业院校、是否推免等。
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师生互选过程中较少会考虑到指导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匹配问题。而在现实互选过程中,由于师生了解渠道相对狭窄、缺乏对师生匹配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师生互选外部监督欠缺等原因,更是很难实现师生的相互了解从而提高“导学关系”匹配度。
2、“导学关系”中导师与研究生需求目标不一致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就研究生的学习目标而言,68.14%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更好的就业,20.22%的学生是为了学术深造,7.2%是为了拿到文凭,而在研究生论文发表方面,58.73%的研究生没有文章发表,发表 1-2 篇的占比36.84%,3-5 篇的仅占4.43%,研究生科研发表总体数量偏低。
就导师的指导目标而言,70.36%的研究生反馈导师有给出明确的指导目标,129.64%反馈没有或者不明确。而给出明确要求的导师,其对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要求占91.73%。对科研课题的要求占62.2%,对实践锻炼、就业和学生活动的要求占比仅为25.59%、13.89%和7.87%。可见导师对研究生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学术领域。
总体而言,结合问卷和访谈,经管类研究生可以在大方向上分为就业导向型、文凭导向型、学术导向型,就业导向和文凭导向的学生对导师高标准的学术要求不满,而学术导向的学生则对导师无法提供充足的科研训练和资源不满。
3、导学互动有效性偏低
导学互动的有效性偏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导学分离的现象,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41%的研究生与导师的见面频率为一周1次,两周1次的为20.78%,一月 1 次占比17.73%,半年一次占比10.08%,也就是说,高达50%左右的研究生与导师的见面频率比较低。而就导师的指导量而言,一般的指导和反馈、较少的指导、没有指导占比43.21%、10.25%、1.66%。在学生对导师指导的期待方面,69.81%的学生要求更多的指导和反馈,由此可见,目前师生导学互动的频率和频次均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导师指导的针对性欠缺,调查数据显示导师侧重研究方法指导占比61.5%,写作技巧占比32.13%,论文思路框架67.04%,专业知识和人生规划占比分别为39.34%和36.29%。而就学生的需求而言,研究方法指导占比63.71%,写作技巧占比44.04%,论文思路框架53.46%,专业知识和人生规划占比分别为45.98%和47.37%。可见学生对导师指导的需求和导师给到的指导匹配度一般,反映出导师指导的针对性欠缺。在对导师指导针对性的反馈中,21.05%的研究生选择了“没有”,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结论。
其三,导师指导的有效性欠佳。问卷调查显示,52.91%的学生认为接受导师指导后,自己的问题只是“部分解决”,而针对导师指导效果的调查中,33.24%的学生认为导师的指导效果“一般”。
四、对策与建议
“师生良好的交往、指导或合作研究关系是研究生质量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的疏离和破裂,是导致学生学业失败和学校教育危机的主要原因。积极的师生关系具有保护功能,能使学生更具生活适应性和抗压性,同时还具有预见功能,能预见学生求学时期的社会、行为和学业结果,并能预示成年期的求职、生活和社会经济地位发展情况。
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素质要求、岗位职责以及激励评价机制进行了规范,《意见》指出,要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无论从导学关系本身对学生发展和导师科研的意义而言,还是从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站位的角度来说,构建和谐有序的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对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都具有深远影响。结合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的调研结果,充分吸纳《意见》要求,本研究构建合理的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
根据经管类研究生导学关系的调查结果,由于存在着师生互选过程中忽视“导学关系”匹配度、师生需求目标不一致等情况,在招生、培养、毕业就业的闭环中,应该将导学关系的因素充分考虑在内。特别是考虑到经管类研究生“经济性”和“职业化”的特点,应该在研究生选拔与匹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与监督方面做出优化。首先,在研究生选拔于匹配过程中,应当依据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研究生选拔考评体系,在学生意愿、导师需求和学校要求等方面达到科学合理的匹配,;其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方面,应当综合考虑研究生所在年级、培养方式的不同,尊重研究生的学术兴趣与个人发展,对适合从事学术研究或者适合直接就业的研究生根据个人特点进行相应培养方式的匹配与调整,赋予研究生更多选择权。
2、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加强新任导师培训
学术研究是研究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个人的科研業务素质和学术水平精湛,保证研究生导师的“严进入”,导师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达到一定的师德师风要求,导师有义务在塑造研究生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创新意识方面贡献力量。同时,在强化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导师还应当与研究生一道,以过来人的身份,为研究生心理健康何职业发展提供适当的关心与建议,这一点对于“经济性”凸显的经管类研究生尤为重要。
而对于新任导师而言,加强对新任导师的责任教育,使其明确导学关系中的岗位职责和思政教育责任,推进权责统一,对于导学关系的优化意义重大。
3、提升研究生主体意识,鼓励研究生加强实践创新能力
导学关系是导师与研究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在强调导师立德树人的同时如何加强对研究生群体本身的关切亦非常重要。作为导学关系互动的当事人,研究生本身应该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与导师互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调节与适应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减少对导师的被动依赖,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的科研学术视野,以加强实践为理念,努力推动导学关系和谐状态下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涂艳国,吴河江. 自由教育视野下研究生教育的导学关系重构——基于人文学科领域的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 No.46(4):23-27.
刘燕, 刘博涵. 研究生导学关系优化研究[J]. 高教探索, 2018, No.184(08):32-36.
苌庆辉, 闫广芬. 扩招后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体因素——对生源、生师比、师生关系的考察[J]. 现代大学教育, 2010(5):49-52.
Anderson,D. H. ,et al. Using Dialogue Journal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11,45 ( 2 ) : 269 - 287.
徐水晶, 龙耀. 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问题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 2016(5):80-87.
王文文, 郭宁, 王扬. 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 48(0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