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剖析
2019-09-10郭云峰
郭云峰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意义由于高中语文仍然是高考的考察对象,且是母语及传统文化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好老师都担心一旦课堂发生变化,那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范围,教学任务会因此而完不成。然而,恰好相反的是,通过构建引导型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这不仅能够解放其个性,而且能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也将有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因此而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这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构建引导型课堂;策略剖析
引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将引导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引导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和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不舍得投入。高考备受瞩目,学生备感压力。语文学习往往投入大却见效慢,所以学生更愿意将主要精力放在数、英等见效较快的科目上。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语文逐渐忽视,课外阅读时间随之减少。第二,阅读的枯燥使学生不愿意投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古文偏多,记忆性的内容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乏味,兴趣不大。语文阅读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而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第三,素材的缺乏使學生无处投入。也有部分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但学生周围可供选择的书籍少之又少,且不具备观赏性和艺术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导向都很难达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标准。学生“好”读书,却无法读好书,不利于拓宽他们的阅读知识面,提升阅读水平。
1.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流于形式,仅仅给学生传授基础的课本知识,不对其进行拓展创新。第二,受高考考核指标影响,教师在高中语文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应试水平的提升,忽略了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只针对高考大纲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考试考———老师讲———学生学”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难以有所创新,最终导致阅读水平难以提升。第三,受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影响,教师往往阅读时间较少,无法获得较多的阅读体验,导致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学水平难以提升———教师若本身就是个“二把刀”,又如何做到影响学生呢?
2优化措施分析
2.1重视引导型课堂构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实现高效就必须要吸引每一位孩子的目光,真正把课堂换给孩子,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引导自学型课堂,要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就如何老所说,“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自主学习。”如何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自行探究,我认为是引导型课堂的第二个关键。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有效合作、主动参与的意识。合作学习,对每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如果他们不明白这些,只是单纯给他们分个组,空洞地告诉他们需要合作,这是毫无意义,没有实效的。针对这些情况,分组之前,我会明确告诉他们个人课堂职责,责任明确,包干到户。有负责发言的,有负责评价的,有负责收集问题的,有负责纪律的;基本是四人一组,轮流值日,一周轮流,锻炼每个人不同的能力,也挖掘每个人不同的潜能。接下来要有更具体的讨论合作的要求,否则,有的讨论合作,到后来就演变成表面热闹,言不及义,没有效果。我给他们的建议是:讨论之前要明确各自的特殊重点,有的放矢;讨论之中要紧扣中心,不要满嘴跑火车;讨论之后,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学会坦诚交流,不要意气用事;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要固步自封;说服别人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冒进;组员之间要协调共商,要有集体观念,共同进步。
2.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的学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整体感知课文、局部阅读教学、深入把握课文以及实践训练能力的培养。这四个教学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几个阶段的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好自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展开自学模式。首先,对课文的重点要进行明确,先通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大体含义,然后围绕重点展开自学,可以将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互结合在一起。其次,交流自学的情况,就是小组探讨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巩固自学成果,让学生自主感受课文内容,找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2.3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事先将学习的重点明确出来,从而带着学习的明确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说做好课前预习是高效的学习模式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在自主预习的习惯培养中,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预习重点与预习的任务制订出来,然后让学生围绕着重点内容和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预习,这样不仅能够使预习有更强的针对性,还能够提高预习的效率。在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先自主进行问题的整理和探索,然后再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学习。
3结语
在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爱,然后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求异、质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才能使引导型课堂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逸.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43.
[2]王秋菊.优化引导策略,构建自主语文课堂[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