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19-09-10路良效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路良效

摘 要:语言建构和运用是语文这项学科不可忽视的核心素养,它不仅能够促进思维的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对中国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在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存在薄弱区,其最为突出的是思维品质和审美意识方面的缺陷。语言建构与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学习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归纳总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表达。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前言: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学校围绕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创造适合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课程,目的是为了督促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差的学生打实听和写的基础。下面是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任务驱动,夯实语言积累的基础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学生的课文压力比较大,而且由于思想教育的差异,使得很多家长、老师认为学习才是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导致学生现在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长期以此,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阅读文章的兴趣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盲目的制定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那么面对这个问题,老师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积累知识恐怕效果不佳。既然这样,那么能不能从学校教学这个方向出发,依托语文教研组设计指向语言学习的课程体系呢?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语文教研组的能力,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出适合学生的语言类材料,是这些材料适用于任何层次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阅读任务的进行,学校可以提供类似菜单式阅读选择服务,这种方式不仅具有科学性,并且其操作性与学校提供的课本教材内容相比很强。这种菜单式阅读包含的内容很丰富,里面有科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文本阅读、寓言故事类文本阅读、说理类文本阅读以及名人传记类文本阅读等。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课程的学习,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能够做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进行口头讲述,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积累。

下面我们以学校所实施的朗读课程的学习为例,首先要知道学校举行朗读课程的目的以及教学理念,学校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对一些精选文章、段落、句子进行反复的阅读,来增强语言学习的感觉,掌握语言学习的技巧,不断的优化所学语言的质量,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必修课程的内容,还要对课外阅读的学习充满兴趣。那么怎样科学的、合适的设计阅读课程?首先将课程的内容进行分割,并进行分类,是它们能与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再者将课程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一天进行三次练习,分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这个时间都安排到上课前十分钟。在早上和中午的时间只要求学生读而不求解,以多种方式接触文本,到晚上时间再追求疑问的答案,文章的读后感,并在读本上实录批注隔日早读课,将老师所设计的课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熟读、背诵,使自己的需要积累日益丰富。

二、还原生活,让言语运用鲜活起来

怎么样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语文,将语言材料凭借语感、语言规律形成自己的表达形式,是目前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最大的难题,并且实效性比较差。李海林从前说过,陈述性知识冶是客观的,静态的,唯有将其应用于实践,才能转化为鲜活,有效的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换句话说,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言实践活动的重点,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拿现在说,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以及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都存在迷惑,甚至有些学生还出现不会写作和不敢在公共场所说话,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将写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再者就是语言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表达欲望,使说和写这两种表达形式变成学生学习阅读的目的。

用的来说,言语实践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言语实践是以群体间交际为主的活动,写作是将作者的思想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输出形式,但这种形式是由作者和读写共同组成的,是以实现一定的目标为目的,只有在这样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对于表达的渴望,才能提高用言语表达内心想法的欲望,使他们能够将语言材料与内心想法相互联系,并根据不同的交流场所,借助语感和语言使用规则来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克服害怕出错、害怕交流的心理,并且通过老师的及时帮助,在真实情境中语言的同质化和顺应化,不断的增加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使得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素养得以提升遥。

下面就以我教学的一节写作课程为例,在初中的第一堂写作课开始,那时候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彼此熟悉,到那我们更渴望多了解一下彼此,我就以我自己为写作的参与者,叙写一篇自己学生时期心得感悟的文章,并在课堂上富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让学生能从我的文字中、语气中,了解老师我的多愁善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内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我表达中,激发他们语言学习兴趣。再此之后,我还安排学生在课后写一些关于自己的家庭,与朋友接触之类的文章,真情实感的生活化文字进行表达,将自己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最大程度地调用了语言积累袁言语运用一下子鲜活起来。

三、结束语

綜上所述,最好的文章语言表达源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的发现来积累写作的素材以及获得语言运用的规则、技巧,从而发动更多的读者。长期以此,学生的写作意识会从看别人所写、所表达,到自己写、自己表达的一种转变,这种形式的转变让学生通过生活的积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使语言表达不但实用有效,而且充满快乐。

参考文献

[1]苗小平,杨丽.古代散文阅读教学如何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J].学语文,2018(1):17-19.

[2]杨光进.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途径探究———以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J].基础教育参考,2018(2):35-36.

[3]刘琳.基于全息阅读提升初中英语核心素养——以《多姿多彩的美国节日》校本课程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2018,v.19;No.203(06):84-86.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