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导向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优化
2019-09-10唐菲
唐菲
摘要: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科学、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等方面的问题,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优化可从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强化自律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方面展开。
关键词:自主学习 小学高段数学 兴趣 习惯 学习方法 自律
一、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存在问题
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而自主学习能力决定着数学学习效率,尤其是小学高段数学,学生开始初步形成抽象思维,需要一定量的逻辑思维训练,而课堂学习时间与课堂容量有限,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已经发展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极大改善了小学高段数学自主学习状况,但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良好学习习惯长期坚持下逐步形成的,易受到学习条件、环境、自律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科学、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均为直接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二、自主学习导向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优化
自主学习中,学习安排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和家长未参与其中,自主学习效果会受到学生兴趣、学习方法、自律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影响,教学中可从四方面针对性优化。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认识事物、自我探索知识的直接动力,是一种心理倾向,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激发学生兴趣有三个路径:一是创设情境,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创设情境时应弱化素材直观性,以理性情境为主,发挥情境的引导性作用,循序渐进强化其思维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二是组织互动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活力,还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突出学生主体,无形之中也培养了主动探究能力;三是善用评语,鼓励学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小学生心理情感很直接,内心渴望被表扬,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可以暖其心、强其志,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要给予表扬,回答错误时,也要平心静气,通过言语鼓勵,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而这一点也可以用于作业的评语上。
(二)指导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意识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个人喜好等学习条件因人而异,学习方法培养也应做到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培养是一个反复探索、总结与改善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也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审视,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借鉴,但是不能完全效仿,要结合自身学习条件,有的放矢做出改善,在不断地尝试、总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探索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重视学习效果反馈,有针对性做出调整。
(三)强化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是保障学生自觉、独立学习的基础,而小学生爱玩、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教师应教会学生培养自律能力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律、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通过言语或者是警示文字,可以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是外界环境干扰时,学生可以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强化意志,如做作业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大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完成作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用“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时刻激励自己,长期坚持便可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学与不学都是自己来决定,而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可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自觉地去学习,这是习惯支配行为的结果。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律性学习行为长期坚持形成的,通常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反思总结等。课前预习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关键,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跟上课堂节奏,预习习惯的养成,前期需要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上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的预习行为便可由被动转为主动,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在长期坚持中慢慢形成;课后复习是对课堂知识点的巩固吸收,对于小学高段数学学习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小学不同阶段的层次性递进,数学知识也开始由具体形象过渡为理论抽象,学生思维方式也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要求数学学习必须有一定量的习题或者是拓展知识支撑,课后巩固学习的重要性日趋显著;反思总结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学习问题,理清知识体系,调整学习方法,提升解题能力,使其保持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状态,反思與总结是两个协同的学习行为,缺一不可。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以通过微课来实现。
参考文献:
[1]董应红.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武汉某小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檀子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