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的途径
2019-09-10王怀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產生深刻影响,而且也极大的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不足,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较差,容易被网络上一些片面的思想或诱导,对学生个人的学业、成长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也要关注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充分依托主题教育网站、学生互动社区和“两微一端”这些载体,以高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教育;两微一端;教育关怀
一、新时期高校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内容
1、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
大学校园内,学生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一些社团,如舞蹈社、书法社等。通过开展网络互动社区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线上可以与社团内的学生成员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社团发展有哪些好的意见或建议,共同为社区建设、社团发展出谋划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线下可以组织开展社团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2、主题教育网站建设
加强高校以价值引领为主的主题教育网站建设,一是高校要把自己的校园网站建设好。在网页设计、内容编排、信息更新、互动反馈等方面要用心研究,既要体现出一般高校共性的特征,也要展现出不同高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活动开展等方面的独特风格。二是科学推荐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思想政治主题网站。
3、“两微一端”建设
加强高校以互动交流、咨询服务为主的“两微一端”建设,包括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即涉及到硬件方面的建设与维护,也涉及到软件方面人员结构的组成,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两微一端””建设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把“两微一端”日常管理队伍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起来。
二、高校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建设制度,投入与产出失衡
当前高校虽然十分重视互联网思政工作,但是由于工作经验较少,理论研究不足,因此在进行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中,还存在无序性和盲目性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制,也就无法为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虽然在这一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时间和财力,但是最终的收效甚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载体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开展。
2、缺乏人文关怀,思政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
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中,融入人文关怀才能让教师转变角色定位,能够尝试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抓住建设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虽然近年来高校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人文精神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在制定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的方案、计划时,没有充分的收集和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由于教师和这些“00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思想代沟,导致在互联网思政工作开展时产生了思想上的冲突,也就达不到载体建设的预期目标。
3、缺乏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开展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统筹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制定周密的建设计划,注意收集反馈意见,才能推进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持续性的推进。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虽然按照要求积极部署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但是在专项投入上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在人员的任用上,存在随意性。负责载体建设的教师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学习,对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开展流程、注意事项不够了解。
三、高校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的可行性途径
1、做好统筹规划,重视制度建设
学校方面要立足于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关于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的详细规划,并且要通过借鉴、学习等方式,尽快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为载体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例如,各二级学院要成立关于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的专项小组、部门机构,由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做好建设规划、监督制度执行、接收工作反馈,为载体建设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环境。
2、关注学生诉求,融入教育关怀理念
充分了解当代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是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关怀理念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尝试转变工作策略,善于吸收学生关于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的一些宝贵建议,作为工作开展的参考。例如在进行专业学术网站建设时,高校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借助网络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学术活动。
3、组建专业队伍,师生共建互动平台
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对新时期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有深刻的影响,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载体建设工作的重要价值。为此,高校应尽快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组建专职的教师队伍,负责开展互联网思政载体建设工作,包括前期的统筹规划,面向学生开展调研,收集反馈信息和不断完善载体建设等。
结语: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加快推进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能够依托这些载体、平台,更加方便的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提高了思政工作成效,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顾佳静,张晓波.探索思政方法拓展沟通载体——运用网络构建高校思政新体系[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8(11):91-92.
[2]杨钰晗,肖婷.高校网络新媒体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两所安徽省属高校为例[J].传媒论坛,2019,2(1):35-36.
[3]杨丽娟.用好互联网这一思政教育新平台[J].国家治理,2019,217(1):39-42.
作者简介:王怀(1978.12-)男,辽宁铁岭人,大学本科,讲师,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兼任分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