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研究
2019-09-10黎方彬
黎方彬
摘要:智慧数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由浅入深。由抽象的数字图形具体化为实例实物,使枯燥的数学立体、生动。将智慧数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等教育;小学数学;智慧与数学;创造性思维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龄儿童具体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为数学、物理、政治的多元化课程奠定认知基础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不像语文、英语等语言类课程,多年来知识积累,数学教育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计算能力的提高,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通过智能数学的教学,可以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抽象的数字问题可以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可以立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速算与巧算
在计算能力的基础上,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考查学生加减乘除的有机结合。通过速算和巧算,加强加、减法的基本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典型的思路是:在等差级数中,将公式的首尾相加得到平均值;相邻数的有机组合呈现正则公式等。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1:20+18+16+14+12+10+8+6
例1中的数字都是递减的,可以发现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加起来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20+6=18+8=16+10=14+12=26总共增加了4个员额,共计26个员额。因此,整个公式的结果可以很快地得到:26=4=104。在例2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相邻两个数相减得到1,即99-98=1,97-96=1,3-2=1。这个式子减少到50个加在一起,结果是50个。
二、排队与数组
排队和阵列可以培养学生在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位置感知能力。对于排队来说,关键是确定该位置是否有重复计算。对于阵列,分为實心方阵和空心方阵,实心方阵个数相同;空心方阵应注意层数,单侧相邻层数之差始终为2。而且四个角上的人数无法重复统计。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1:一行30人,从左数到右,A是第18人,从右数到左,B是第15人,问:A和B之间有多少人?
例2:一个中空的方阵有3层,最外层有10个人在一边。这个空心方阵有多少人?
在例1中A和B的位置根据两个不同的方向确定,而问题的关键是将不同的方向调整到相同的方向来确定A和B的位置。从左到右,A是第18个人,表示A的右边有30-18=12个人;根据从右到左的数字,那么a就是12+1=13人。此时,确定A、B位置的方向分别为从右向左,13、15。所以A和B之间有15-13-1=1。例2中确定三层单边数的关键。最外侧单侧为10人,中间单侧为8人,最内侧单侧为6人。总人数:104+84+64-4 3=84人。
三、奇偶数
甚至有具体的应用实例,如关灯、鸭子过河等。在加减公式中,有以下规则:奇异+奇异=偶数;奇+偶=奇;偶数+偶数=偶数。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定要掌握单双数的特征,这样有利于高年级的单双数的后续学习。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1:小明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突然停电了。他连续按了7次台灯开关。问:恢复供电后,台灯是开着还是关着?
例1:把29个乒乓球放进4个盒子里,要求每个盒子里有偶数个乒乓球,你会做吗?为什么?
要解决开灯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初始状态。例如1台灯初始状态为亮,第一次按下开关即为关灯动作,第二次按开关是开灯的动作,以此类推,按开关的次数为单数。大家都在关灯。灯打开的次数为偶数。在标题下,按7次台灯开关,即为关灯,等恢复供电后。台灯不亮了。例2首先,乒乓球的总数是单数,现在分为四个箱子。每个盒子里的乒乓球数量要求是偶数,这很容易看出悖论。四个偶数的和还是偶数,不能是单数。因此,例2的答案是不能做的,因为当总数是单数时,它不能分解成四个偶数。
四、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智能数学问题。而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年龄差的恒定性。通过有关年龄的数学智慧,让学生了解数的变化中的不变关系规律。这有助于启发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有其内在的规律。年龄问题可以通过与倍数结合,形成和倍数或差倍数来解决。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1:父亲比儿子大32岁。6年前,父子俩48岁。父亲今年多大了?
例2:今年哥哥25岁,弟弟17岁,请问几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的三倍?
年龄最关键的问题是年龄差异的一致性。在例1中,父子俩的年龄总是相差32岁,6年前两人年龄相差48岁。我们可以求出6年前儿子的年龄:(48-32)2=8岁,6年前父亲的年龄是8+32=40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是40+6=46岁。例2是一个典型的微分问题,兄弟的年龄差是8岁。哥哥的年龄差是弟弟的2倍,所以弟弟的年龄是(25-17)岁。2=4岁,具体时间为:17-4=13年前。
五、结论
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智能数学教育,整合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类型数学问题中存在的规律,即所谓的"千变万化"。通过对规律的寻找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今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和后续数学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中学物理和化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胡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策略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5(4):14-17.
[2]戴娅春.小学数学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3):135-137.